吕俊彪

作品数:45被引量:257H指数:9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京族民族经济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族群认同经济发展更多>>
发文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发文期刊:《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东南亚纵横》《百色学院学报》《学术论坛》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广西高校优秀人才计划项目广西民族大学重大科研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经济发展的“甜蜜”与“悲哀”之反思——基于一个高原牧区“虫草经济”的田野考察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5期1-11,共11页吕俊彪 李文恒 
冬虫夏草是茶曲牧区的地方特产,具有独特的药用功效,因其昂贵的售价被当地人称为“软黄金”。20世纪90年代以后,茶曲牧区一些牧民以采挖冬虫夏草为业,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富有地方特色的“虫草经济”。虫草经济的出现,为长期生活在“原...
关键词:特色产业 虫草经济 资源反噬 
教育人才评价与高校党务干部激励机制建设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24年第2期77-84,共8页吕俊彪 邓天玲 黄景懋 
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党建研究专项课题“广西高校党务干部队伍激励机制研究”(2020ZJY062)。
加强党对高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的使命和担当。然而,由于缺乏科学的教育人才分类评价标准,高校党务干部的价值评判通常只能参照专业技术人才的评价标准...
关键词:党务干部 干部激励 教育人才评价 党务工作 高校党建 
从“京族话”“白话”到普通话的语言使用看京族的认同演变被引量:3
《广西民族研究》2023年第4期100-107,共8页吕俊彪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越边境族群关系研究”(13BMZ007)。
京族是一个跨国而居的民族群体,我国的京族主要聚居在北部湾西南沿岸地区,世代以捕鱼为生。近现代以来,京族的语言使用经历了从母语“京族话”、粤语“白话”到普通话的拓展。伴随着语言使用习惯的改变,京族自我认同的内涵不断丰富,逐...
关键词:民族语言 语言使用 京族 自我认同 
田地、先祖与“现代人”的后现代乡愁——一个壮族村寨的祭祖习俗及其变迁被引量:3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3期61-70,共10页吕俊彪 黄晓文 
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课题“广西左、右江沿岸城镇的民族关系研究”(项目编号:20FMZ005)。
传统壮族社会以“那”(水田)为本,对田地和先祖的崇拜是其民间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庆乐村是一个壮族人聚居的村落,当地人世代以种植水稻为生。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大批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地方社会生活发生深刻变革...
关键词:祭祖习俗 城市化 乡愁 
民族经济的表象叙述及其社会本质被引量:2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3期40-46,共7页吕俊彪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越边境族群关系研究”(项目编号:13BMZ007);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课题“广西左、右江沿岸城镇的民族关系研究”(项目编号:20FMZ005)。
长久以来主流社会之于民族经济发展问题的想象通常嵌合在“与世隔绝”的主体构成、独特的社会呈现方式以及低度发展的地方经济等社会表象的叙述当中。尽管这种想象不乏某些“现实依据”,但民族经济所蕴含的复杂的社会生活内容却在相当...
关键词:民族经济 表象叙述 社会本质 
民族经济发展的地方叙述及其人类学意义——基于广西京族地区的田野考察被引量:1
《广西民族研究》2022年第3期83-91,共9页吕俊彪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边疆地区的边民离散与回归研究”(14ZDB109)。
京族是一个世代以海为生、与海相伴的海洋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由于文字书写能力的相对欠缺,京族人对于经济生活的叙述带有浓厚的自然主义色彩。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一些民间人士积极参与地方社会研究,以本地人的视角书写经...
关键词:民族经济 地方叙述 京族 
“粮仓”与“饭堂”的交易——广西左江沿岸一个基层市场共同体的变迁
《广西民族研究》2021年第5期96-103,共8页吕俊彪 罗玉洁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越边境族群关系研究”(13BMZ007)。
扬美古镇是广西左江沿岸一个因水而兴的千年古镇,清末民初曾经繁盛一时,有"小南宁"之称,被誉为当地人的"饭堂"。扬美古镇周边农村地区,居住着以水稻种植为生的壮族农民。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前,当地出产的粮食大多经由扬美古镇通过水路...
关键词:生计 道路交通 社会区隔 基层市场共同体 
种田人的财富梦想:上林壮族人淘金传统及其现当代变迁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4期59-65,78,共8页吕俊彪 余晓丽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越边境族群关系研究”(项目编号:13BMZ007);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课题“广西左、右江沿岸城镇的民族关系研究”(项目编号:20FMZ005)。
广西上林县壮族人的淘金传统最早可追溯至唐代。民国年间,作为广西重要的脉金和砂金生产地,黄金开采成为上林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曾一度出现"全民挖金"的热潮。20世纪90年代,凭借当地人发明的淘金新技术,上林县的民间黄金开采逐步...
关键词:淘金传统 民族采矿业 民族经济 上林县壮族人 
村镇经济与“后扶贫时代”民族地区的反贫困行动被引量:7
《广西民族研究》2020年第3期127-135,共9页吕俊彪 龙丽婷 
随着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的最终实现,2020年以后中国社会的反贫困行动将进入一个崭新的"后扶贫时代"。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激发地方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进一步改善脱贫人口的生活条件,确保小康社会全面实现,将成为"后扶贫时代"民族社会发展...
关键词:村镇经济 后扶贫时代 反贫困行动 
文化自觉与人口较少民族传统文化的“转化发展”被引量:2
《贵州民族研究》2020年第4期55-60,共6页吕俊彪 龙丽婷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边疆地区的边民离散与回归研究”(项目编号:14ZDB109);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越边境族群关系研究”(项目编号:13BMZ007)的阶段性成果。
我国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地区的生态环境大多比较脆弱,地方经济发展缓慢,但传统文化的保持则相对完好。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城市化的急剧推进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人口较少民族传统的生计方式和社会组织形式发生深刻变化,民族文化传承和...
关键词:文化自觉 人口较少民族 文化转型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