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养正

作品数:7被引量:27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吉首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苗族崇拜考辨族群族际通婚更多>>
发文领域:社会学经济管理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更多>>
发文期刊:《船山学刊》《艺术百家》《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江西社会科学》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7
视图:
排序:
湘西“锁蛇”:蕴涵科技元素的黑白巫术晶品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5期147-149,共3页吕养正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湘西少数民族原始宗教文化研究"(05XZJ001)
湘西锁蛇属于辰州符中九丁十三川之遗存绝技之一,属防御性的感生性质的白巫术,但也能转化为极富攻击性的危害人命的黑巫术,是黑、白巫术的结晶体。"锁蛇"的内核注入了药物药效的科技含量。隔绝的地理机制和厚重的原始巫傩文化孕育并保...
关键词:锁蛇 黑巫术 白巫术 科技元素 
湘西苗汉族际婚之淤滞暨族群特征和整体性影响因素的拘制被引量:6
《江西社会科学》2002年第6期150-152,共3页吕养正 
湘西苗汉族际通婚历史上长期处于淤滞状态,主要原因缘于民族群体的各类特征和整体性影响的因素产生的合力的拘制,在族群基本特征、历史关系特征和两族共处特征三方面,都构成了苗汉族际通婚的巨大障碍和负面影响。
关键词:族群特征 苗汉通婚 整体性 "苗不粘客" 湘西地区 族际通婚 淤滞状况 
清代苗官制对苗族神判权威性合成之影响被引量:4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2期85-88,共4页吕养正 
苗疆尊神白帝天王的神判权威性合成要素之一为苗民与日俱增的阶级意识和阶级斗争观念。乾嘉苗民起义逼令清廷改施“以苗治苗”之策及设置苗官制。苗官对苗族社会生活的直接干预蕴酿并激活了苗民的阶级意识、阶级斗争的新情状 。
关键词:清代 苗官制 阶级意识 神判 权威性 苗官 苗民 阶级意识 阶级斗争 苗族 
毛泽东时代苗族社会“至大神”崇拜的衍化与形成被引量:1
《船山学刊》2002年第2期87-91,共5页吕养正 
苗族人民将伟人毛泽东扶上“至大神”的坛龛,有民族根本权益收复的现实基础,深层的原因在于苗民族善恶道德价值观、中国传统“圣人”观念、民族思维形式的综合联动作用。本文对这一复合型宗教文化事像的成因及其社会效应进行了探讨和剖...
关键词:毛泽东时代 苗族社会 "至大神"崇拜 衍化 形成 宗教文化 拜物教 
湘鄂西苗族崇拜“白帝天王”考辨被引量:11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1期88-91,共4页吕养正 
湘鄂渝黔边苗族崇拜的白帝天王 ,虽然多次被统治者所改造 ,但并未成为苗族社会所崇拜的一种异己的社会力量。白帝天王的原型是竹王 ,并兼具民间神话中“白孩子”的精魂。苗族通过对这一崇拜对象内涵的不断丰富 ,来反抗民族压迫。
关键词:苗族 白帝天王 内涵 
苗疆巫蛊蠡探被引量:9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3期68-73,共6页吕养正 
苗疆骇人听闻的放蛊术 ,是父权制取代母系制后 ,体现女性抗争意识的一种“恋爱巫术” ,蛊妇是随着母系制的终灭及宗教领域男性巫师价值定位的完成而由女巫类别中退化、演绎成的一种亦人亦巫、非人非鬼的异化形象。“蛊妇之害甚于鬼神”...
关键词:蛊妇 “恋爱巫术” 异化 
“尊夏攘夷”之幻灭与“魏晋遗风”之嬗变──元杂剧勃兴原因新探
《艺术百家》2000年第4期40-46,共7页吕养正 
元杂剧勃兴的主因在于儒生的介入及其价值观的变更、意识的 更新。传统的“尊夏攘夷”现的幻灭与“魏晋遗风”的嬗变是文人染指杂 剧的两大牵引力,由此促成了元代与杂剧活动密切关联的空前绝后的 “儒娼俗文学圈”的形成,营造出“一...
关键词:尊夏攘夷 魏晋遗风 嬗变 儒娼俗文学圈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