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新梅

作品数:15被引量:13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河南省图书馆更多>>
发文主题:辨伪编纂馆配市场馆配商图书馆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历史地理艺术社会学更多>>
发文期刊:《出版发行研究》《出版广角》《图书馆学刊》《河南图书馆学刊》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辑佚史略
《河南图书馆学刊》2024年第10期137-140,共4页孙新梅 
2023年度河南兴文化工程文化研究专项项目“河南史部纪传类文献钩沉”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23XWH288。
辑佚是一种文献整理活动,或曰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将传世文献中保存的散佚文献的文句搜辑在一起,并经过科学的编排,以达到基本恢复散佚文献原貌或恢复一个残本的目的。文章介绍了辑佚的概念,探讨了两宋、明代、清代、民国及1949年以来的...
关键词:辑佚 文献整理 史略 散佚文献 
北宋辨伪成就考论
《河南图书馆学刊》2022年第9期138-140,共3页孙新梅 
宋人解经不肯墨守汉唐训诂之学,他们颇具胆识,对于前人定论,必求以可信与否。在这种学风的影响下,辨伪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如果说宋代以前是辨伪的创始期,那么宋代就是辨伪的上升期。文章以欧阳修、程颐、苏轼、苏辙、晁说之、吴棫为例,...
关键词:北宋 辨伪 欧阳修 程颐 苏轼 苏辙 晁说之 吴棫 
冯梦龙与“三言”浅论
《河南图书馆学刊》2021年第11期138-140,共3页孙新梅 
“三言”是明代文学家、戏曲家冯梦龙编纂的白话短篇小说集,包括《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共计120卷、120篇,各篇相互独立。“三言”是我国小说创作的一个结晶,是保留至今的一笔可贵文学遗产,展现了不同社会背景下不同人...
关键词:冯梦龙 《喻世明言》 《警世通言》 《醒世恒言》 
清代辨伪释例被引量:1
《河南图书馆学刊》2020年第4期137-140,共4页孙新梅 
随着考据学的兴盛,清代的辨伪学有了长足的发展。无论辨伪学者的数量,还是辨伪著作的数量,皆超出前代不知凡几。清儒治学,论据翔实,言必有征。是故清代的辨伪著作考证精审,多能青史留名,其中又以胡渭、阎若璩、姚际恒、崔述、刘逢禄、...
关键词:清代 辨伪 胡渭 阎若璩 崔述 姚际恒 刘逢禄 龚自珍 魏源 康有为 
唐代辨伪释例
《河南图书馆学刊》2019年第10期138-140,共3页孙新梅 
唐代的辨伪较之两汉、魏晋有了很大发展,这一时期涌现了一批著名的辨伪学者,他们对四部典籍进行深入考辨,并且取得了重要成果。孔颖达、颜师古、长孙无忌、刘知幾、释道世、释智升、柳宗元等人是其代表,这其中又以刘知几的《史通》与释...
关键词:唐代 辨伪 柳宗元 释智升 刘知己 
明代丛书《宝颜堂秘笈》考论
《兰台世界》2019年第8期189-192,共4页孙新梅 
陈继儒,明末松江府华亭人,饱学之士,家富藏书,曾编刻丛书《宝颜堂秘笈》。由于编纂者受当时思想开化、崇尚奢靡大环境的影响,故此书多收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饮食、游戏、博物、赏玩、家教、伦理、术数、农植类书籍。关于此书的编纂者...
关键词:陈继儒 《宝颜堂秘笈》 丛书 编纂 
《吴书》编纂视角下的“韦昭”“韦曜”二名新辨
《图书馆学刊》2019年第7期121-123,共3页孙新梅 
韦昭,三国时期吴的著名学者与史学家。关于他的名字,《三国志·吴志》本传作韦曜,而《隋书·经籍志》作韦昭。前贤如裴松之、杭世骏、钱大昕、周广业对此均给予了解释,然细究其辞,又非毫无瑕疵,故今从韦昭主持《吴书》编纂的角度,重新...
关键词:韦昭 韦曜 吴书 避讳 
《苍颉篇》之流传与“苍颉、仓颉”孰是考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8年第8期51-56,共6页孙新梅 
《苍颉篇》是继周代《史籀篇》之后的第二部识字读本,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多有继承,它在中国文字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今人对于《苍颉篇》的研究,多有空白与可商榷之处。拙文在梳理《苍颉篇》成书与流传的基础上,考察了它到底有...
关键词:《苍颉篇》 《秦三苍》 《汉三苍》 苍颉汉简 
图书馆甄选馆配商策略研究被引量:8
《出版发行研究》2018年第9期97-100,共4页孙新梅 
图书馆在选择馆配商时对其综合能力的评价,应该从馆配商与上游供应商的关系,馆配商的信息技术能力,馆配商对于图书馆需求的反应速度,馆配商预防重复采购与查漏补缺的能力,馆配商的图书到货能力与售后服务,馆配商的资质与信誉等方面进行...
关键词:图书馆 馆配商 馆配市场 
魏晋南北朝辨伪史略被引量:1
《河南图书馆学刊》2018年第8期138-140,共3页孙新梅 毛哲 
造伪与辨伪就像一对孪生兄弟,如影随形。没有造伪,就不需辨伪,有人造伪,自然有辨伪活动的出现。中国历史上的辨伪活动出现于先秦,孔子的弟子子贡与孟子都有关于辨伪的言论。文章从造伪与辨伪两股势力对抗的角度,考察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
关键词:魏晋 南北朝 辨伪 造伪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