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文博

作品数:12被引量:62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中医系更多>>
发文主题:《伤寒论》伤寒论证治规律研究金匮要略吴鞠通更多>>
发文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北京中医药》《上海中医药杂志》《中华中医药学刊》《中医药导报》更多>>
所获基金:上海市卫生局中医药科研基金上海市高校选拔培养优秀青年教师科研专项基金上海市教委科研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脾色必黄 瘀热以行”发挥被引量:2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52-53,共2页张丞 彭文博 
上海市卫生局中医药科研基金资助项目(2008J001A)
在《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中,张仲景阐述了黄疸病湿热发黄的病机为"脾色必黄,瘀热以行",认为黄疸主要病位在脾胃,"瘀热以行"是其根本病机,其关键在于湿、脾、瘀三个字。治疗上应该把握祛湿、健脾、活血三个方面,并需注意相关禁忌证。
关键词:黄疸病 金匮要略 脾色必黄 瘀热以行 
《伤寒论》阳明病篇证治规律研究被引量:4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9年第11期2331-2332,共2页杨学 彭文博 岳小强 
上海市卫生局中医药科研基金资助项目(2006J009A)
目的:探讨《伤寒论》阳明病篇证候分布规律及方剂、药物的应用规律。方法:用频次法计数阳明病篇主要症状、方剂和药物的百分率,用层次聚类法分析主要症状的分布规律和药物使用规律。结果:从症状分析来看,阳明病本证以便秘、发热为主症,...
关键词:伤寒论 阳明病 症状 方药 聚类分析 
《伤寒论》甘草应用原则与配伍宜忌探骊被引量:7
《江苏中医药》2009年第9期56-58,共3页杨学 孔祥亮 岳小强 彭文博 
上海市卫生局中医药科研基金资助项目(2008J001A)
甘草在《伤寒论》中广泛应用于六经病篇、霍乱病篇与瘥后劳复病篇,在表证、虚证、寒证、虚实夹杂病证中多用,在热证、实证中少用,不用于急下、攻逐、涌吐、清利湿热或利水以及收敛固涩类方证。甘草配伍广泛,主要以扶助正气为主,是解表...
关键词:伤寒论 甘草 治疗应用 
中药比较法在方剂学中的应用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年第7期242-243,共2页彭文博 岳小强 
方剂学是联系中医基础学科与临床基础学科的桥梁,其教学质量的优劣不仅关系到本门学科教学的成败,而且会影响学生对中医的兴趣。应用"中药比较法"可有效提高学生兴趣及加深内容理解。阐明方法的插入时机、难易程度、互动原则,并辅以具...
关键词:比较法 中药 方剂学 
中医文献癃闭证病因病机探析被引量:27
《北京中医药》2009年第4期276-277,共2页李明 颜新 彭文博 
上海高校选拔培养优秀青年教师科研专项基金(19-024-3)
通过对古代文献中癃闭证的病因病机论述的梳理发现,癃闭证可由外感六淫、内伤情志、饮食失宜和水道阻塞等多种原因导致。中医学对癃闭证病因、病机的认识经历了历代医家不断补充和完善的过程,《素问》最早提出癃闭证病因有虚实两类,其...
关键词:癃闭 中医文献 病因病机 
《伤寒论》太阳病篇证治规律研究被引量:8
《中西医结合学报》2009年第2期171-174,共4页杨学 彭文博 岳小强 
上海市卫生局中医药科研基金资助项目(No.2006J009A)
目的:探讨《伤寒论》太阳病篇证候规律及方剂、药物的应用规律。方法:用频次法计数太阳病篇主要症状、方剂和中药出现的百分率,用层次聚类法分析主要症状的分布规律和中药使用规律。结果:从症状分析来看,太阳病本证以发热、恶寒为主症,...
关键词:伤寒论 太阳病 症状 方剂 中药配伍 分层聚类分析 
两种方法用于《伤寒论》中症状标注的比较
《中医杂志》2009年第3期274-276,共3页彭文博 杨学 岳小强 
上海市卫生局中医药科研基金资助项目(2006J009A)
当前国内对古籍文献中症状的标注方法无统一标准。根据《伤寒论》的写作特点,采用"遵照原文标注法"和"参考后世研究补注法"两种不同方法对原文中的症状进行了标注,在基于对数理分析结果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对两种方法的适用条件及优劣之...
关键词:症状 伤寒论 标注方法 数据挖掘 
《温病学》教学方法改革探索与实践被引量:4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130-131,共2页崔健 岳小强 彭文博 
就如何进行教学方法改革,提高温病学的教学质量,从病案切入法、PBL教学法、记忆教学法等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温病学 教学方法 改革 
《吴鞠通医案》对温热病治法的创新被引量:3
《上海中医药杂志》2008年第8期63-65,共3页彭文博 何新慧 
上海市教委资助课题(06cz053)
《吴鞠通医案》对温热病的治法,补充了辛甘熄风清热法、甘苦合化利水法、急下存阴承气法和燥气直中四逆法等,为《温病条辨》未备之法。详细阐释吴鞠通对此四法的运用,并结合张仲景、叶天士的学术经验加以深入分析。研究吴氏治温新法,对...
关键词:《吴鞠通医案》 温热病 治法 创新 
从奔豚汤之“寒热往来”谈小柴胡汤“但见一证便是”被引量:4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3-4,共2页殷子斐 彭文博 
上海市卫生局中医药科研基金资助项目(2006J009A)
往来寒热为少阳病主证之一,也是小柴胡汤适用证"但见一证便是"的主要指征。《金匮要略》中奔豚气病可见往来寒热,但仲景并没有使用小柴胡汤治疗。通过对两者寒热往来病因病机、伴随症状的分析,明确两者区别,指出"但见一证便是"有其适用...
关键词:伤寒论 金匮要略 张仲景 奔豚汤 小柴胡汤 往来寒热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