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艳

作品数:9被引量:15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教育高职院校诗歌创作高职课程高职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文学哲学宗教艺术更多>>
发文期刊:《机械职业教育》《长城》《职业技术》《文化产业》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人工智能背景下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三重逻辑被引量:3
《机械职业教育》2024年第6期46-49,共4页李艳 谢惠丽 
2023年山东省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科研课题“人工智能背景下技工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策研究”(RSJY2023-Y009)。
人工智能背景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面临诸多挑战,未来职业的不确定性、技术需求与毕业生供给矛盾、学生职业价值感弱化等,高职院校应当以此为契机,正确认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价值,学会与人工智能共存,优化实践路径。通过科学定位职业生...
关键词:人工智能 高职院校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四史”教育融入职业院校“大思政课”的理论探究被引量:1
《河南农业》2023年第27期21-22,共2页李艳 
2022年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基金资助课题“四史”教育融入职业院校“大思政课”多维联动机制的理路探究”,项目编号:2022ZD20。
“四史”教育融入“大思政课”是当前思政教育的应有之义,二者有内在的逻辑关系,在价值引领方面具有一致性,在育人内容上有耦合性,且在实践上具有很强的契合性。为了保障二者融合的科学性,要坚持适应性原则、协同原则,还要保持职业教育...
关键词:“四史”教育 “大思政课” 思想政治教育 
基于类型教育特征的高职课程思政建设思路探析被引量:6
《职业技术》2022年第10期97-102,共6页李艳 
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基金资助课题“类型教育视域下高职院校思政课提质增效策略探究”(2021ZD17)
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围绕课程思政建设目标,在坚持类型教育特征、价值导向和协同育人原则的前提下,构建高职课程思政的内容体系,从顶层设计、育人主体、教学资源、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提出课程思...
关键词:类型教育 高职 课程思政 
新时代辅导员核心素养体系构建探究
《文化产业》2021年第25期106-108,共3页李艳 
新时代的发展给辅导员工作带来新的挑战,也对辅导员核心素养构建提出新的要求。文章在新时代背景下,阐释了辅导员核心素养体系的构建依据以及具体构建要素,并从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的现实出发,提出了辅导员核心素养构建的路径。
关键词:构建要素 辅导员工作 构建探究 辅导员职业化 核心素养体系 素养构建 新的挑战 构建依据 
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下高校开展大众健身舞的策略研究被引量:1
《文体用品与科技》2020年第22期20-21,共2页徐昂 李艳 韩丹 
大众健身舞作为贯彻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实施路径,在我国开展迅速,对促进全民参与健身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高校大学生是国家培养的专业人才,是社会进步的动力,他们的身心健康关乎到国家未来的长久发展。本文基于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对大众...
关键词:全民健身 国家战略 高校 大众健身舞 策略 
“互联网+”与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被引量:2
《文教资料》2018年第20期114-115,共2页李艳 
互联网时代,为教育模式带来新的变革,为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本文探讨"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探索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从网络平台、师资、教育手段等多方面拓展...
关键词:“互联网+” 心理健康教育 高职院校 模式 
电影《万箭穿心》李宝莉女性命运解析被引量:1
《电影文学》2014年第14期79-82,共4页李艳 
2012年底上映的电影《万箭穿心》改编自湖北作家方方的同名小说,虽然遭遇票房炮灰,但影片成功塑造了主人公李宝莉的女性形象,这个形象兼有现代女性的泼辣、强势和传统女性的善良、坚忍,其悲剧的命运发人深省,究其根源在于传统社会文化...
关键词:女性命运 传统 社会文化. 
《望舒草》之于戴望舒诗歌创作的意义被引量:1
《长城》2014年第04X期119-120,共2页李艳 
《望舒草》是戴望舒创作的第二本诗集,1933年由现代书局出版。集子收录了戴望舒1927-1932年之间创作的作品,诗集删除了诗人第一本诗集《我底记忆》中不满意之作,加入新作,共收录诗歌41首。这本诗集被施蛰存称之为有一种特殊的"情绪的魅...
关键词:望舒草 戴望舒 我底记忆 情绪基调 施蛰存 诗歌创作 音乐性 自我形象 现代派诗歌 乐园鸟 
诗歌创作与文学编辑的融合——从戴望舒的编辑活动透视其诗歌创作思想的演变
《长城》2014年第01X期119-120,共2页李艳 
戴望舒,中国30年代现代派诗坛的领袖,首要的身份是诗人,但是,纵观戴望舒的一生,他还有一个重要的身份——编辑,虽然不是专业性的,但是他作为《无轨列车》、《新诗》等多家文学杂志的编辑,对中国出版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与此同时,...
关键词:戴望舒 诗歌创作 诗歌思想 文学编辑 编辑活动 象征主义诗歌 我底记忆 出版事业 望舒草 文学杂志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