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鹃

作品数:19被引量:21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南通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萧伯纳接受史现代手法政治翻译研究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社会学经济管理哲学宗教更多>>
发文期刊:《戏剧艺术》《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绵阳师范学院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萧伯纳“政治狂想剧”的拉康主体理论解读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9年第7期95-99,共5页杜鹃 石晶晶 
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萧伯纳式’戏剧艺术对中国当代戏剧发展的启示”(14YJAZH015)
“政治狂想剧”《苹果车》《真相毕露》《日内瓦》是萧伯纳戏剧生涯巅峰时期的主要作品。萧伯纳以一种全新的戏剧样式深刻反映了经济大萧条和法西斯主义恶性发展时期西方世界危机四伏的社会现实和被扭曲的人生观念。深入阅读萧伯纳的“...
关键词:萧伯纳 “政治狂想剧” 拉康主体理论 
萧伯纳名剧《千岁人》的互文性解读被引量:1
《四川戏剧》2016年第6期81-83,共3页杜鹃 拜文钰 
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萧伯纳式’戏剧艺术对中国当代戏剧发展的启示"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4YJAZH015
《千岁人》是萧伯纳最负盛名的作品之一,是其创造进化论思想的集中体现。细读《千岁人》,可以发现其与《圣经》《匹克梅梁》《伤心之家》等文本存在着或明或暗的关联。《千岁人》不乏对《圣经》的引用和重述,也有《匹克梅梁》和《伤心...
关键词:萧伯纳 《千岁人》 互文性 
整体艺术视角下的萧伯纳“神秘剧”《康蒂妲》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第3期139-142,共4页杜鹃 曹蓝月 
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萧伯纳式’戏剧艺术对中国当代戏剧发展的启示"(14YJAZH015)
瓦格纳的整体艺术理论对萧伯纳创作《康蒂妲》产生了重要影响。圣母像、瓦格纳乐剧、布莱克的雕刻以及尼采的《悲剧的诞生》,都与"神秘剧"《康蒂妲》之间存在关联。萧伯纳融多种艺术元素为一体,使文本意蕴丰富,极具张力,为读者创造了深...
关键词:萧伯纳 《康蒂妲》 整体艺术 
由《真相毕露》看萧伯纳后期戏剧的现代手法
《戏剧文学》2013年第12期64-67,共4页杜鹃 
《真相毕露》创作于萧伯纳戏剧生涯的后期,作品通过荒诞的戏剧情节、夸张怪异的舞台形象以及象征暗示等现代戏剧手法,表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世界的种种社会问题和现代西方人的生存困惑,是萧伯纳社会思想的又一个戏剧化寓言。
关键词:萧伯纳 《真相毕露》 现代手法 
由《魔鬼的门徒》看萧伯纳对传统情节剧的继承和超越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3年第12期124-125,共2页杜鹃 李文 
《魔鬼的门徒》是萧伯纳创作的一部"情节剧"。作者通过悬念的设置、突转的安排、延宕的运用使剧作情节曲折、引人入胜。萧伯纳以情节剧的形式表现严肃戏剧的思想内涵,传递出对宗教问题的深入思考、对英国殖民统治的辛辣讽刺和费边主义...
关键词:萧伯纳 《魔鬼的门徒》 情节剧 
后结构主义视阈中的萧伯纳研究——评彼得·盖恩的《萧的影子:重读萧伯纳文本》
《外国文学研究》2012年第6期170-173,共4页杜鹃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批号:2011SJB760021】的阶段性成果
在国外近年出版的萧伯纳研究专著中,由佛罗里达大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的彼得·盖恩撰写的《萧的影子:重读萧伯纳文本》研究视角更显新颖、学术视野更为开阔。作者把萧伯纳文本置于后结构主义的理论背景下进行阐释,从哲学/文学的向度把萧...
关键词:《萧的影子 重读萧伯纳文本》 彼得·盖恩 
萧伯纳后期政治剧现实性与现代性的融合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6期55-59,共5页杜鹃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1SJB760021)
国内学界长期聚焦萧伯纳的早期社会问题剧,对其后期带有大量现代主义元素的政治剧鲜有问津。萧伯纳的"政治狂想剧"《苹果车》、《真相毕露》、《日内瓦》和"政治喜剧"《触礁》,结构精妙、写法独特、富于讽刺性。作者采用象征、荒诞等现...
关键词:萧伯纳 政治剧 艺术性 
萧伯纳历史剧艺术探析
《戏剧艺术》2012年第5期71-78,共8页杜鹃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资助项目"‘萧伯纳式’戏剧艺术及对中国戏剧发展的影响"(编号:2011SJB760021)的阶段性成果
在萧伯纳的五十多个戏剧作品中,《风云人物》(The Man of Destiny,1895)、《凯撒和克莉奥佩屈拉》(Caesar and Cleopatra,1898)、《凯瑟琳女皇》(Great Catherine,1913)、《圣女贞德》(SaintJoan,1923)值得关注。它们分属...
关键词:萧伯纳 历史剧 艺术 《圣女贞德》 戏剧作品 风云人物 戏剧生涯 凯瑟琳 
尚待发掘的“萧伯纳式”戏剧艺术——国内萧伯纳接受史论被引量:7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84-88,共5页杜鹃 
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萧伯纳式’戏剧艺术及对中国戏剧发展的影响";编号:2011SJB760021
荣获1925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萧伯纳声名卓著,"萧伯纳式"戏剧的独特魅力激发了众多西方学者的探索热情,对于他的研究早已成为英美等国家的一门显学。自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起,萧伯纳其人其作进入了国人的接受视野。在近百年的时间中,萧伯纳...
关键词:萧伯纳 翻译研究 接受史 
彰显现代性的“萧伯纳式”寓言——解析《伤心之家》被引量:3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0年第10期53-55,共3页杜鹃 
《伤心之家》是萧伯纳戏剧生涯高峰时期的作品,彰显了其戏剧技法的变化和发展。作品通过现代戏剧表现手法,描绘了混乱无序的西方世界和人们荒诞的生存状态,蕴涵着深邃的哲理,是作者的一个戏剧化寓言。
关键词:萧伯纳 《伤心之家》 现代手法 寓言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