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尔阳

作品数:11被引量:11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故事两晋之际《宋书》晋宋两晋南朝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东南文化》《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古典文学知识》《文史知识》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历史罅隙里的人——刘孝标、《世说新语注》与《辩命论》
《文史知识》2021年第11期12-21,共10页王尔阳 
有那么几天,南朝文学家兼学者刘孝标,忽然发现自己很不高兴。根据他本人在相关作品开头的记述,当朝皇帝曾经和一众名臣谈起三国时期以术数闻名的管辂,认为管辂实有奇才,只是位宦不达,未免令人为之惋惜。刘孝标本人当时并不在场,是从一...
关键词:在场者 刘孝标 三国时期 管辂 
困于“意外空间”的“义烈”——一起血亲复仇案和围绕它的各种故事
《文史知识》2021年第4期86-93,共8页王尔阳 
宋、齐、梁、陈"南朝四史"的类传,藏着个颇有趣但又不引人注意的细节:可能由《宋书》创立而由《南齐书》继承的《孝义传》,到了《梁书》《陈书》里,却变成了《孝行传》。这并不单纯是由于后两者成书于初唐。与它们成书年代接近的《南史...
关键词:血亲复仇 《梁书》 孝义传 《南齐书》 《宋书》 《南史》 成书年代 《陈书》 
“伯道无儿”说邓攸——两晋之际一类“政治青蛙”的流浪故事被引量:1
《文史知识》2019年第10期55-60,共6页王尔阳 
《世说新语·德行》第二八条讲了个令人悲伤的故事:“邓攸始避难,于道中弃己子,全弟子。既过江,取一妾,甚宠爱。历年后,讯其所由,妾具说是北人遭乱,忆父母姓名,乃攸之甥也。攸素有德业,言行无玷,闻之哀恨终身,遂不复畜妾。”
关键词:两晋之际 故事 青蛙 政治 世说新语 悲伤 德行 弟子 
重塑“华亭鹤唳”:晋宋两朝的现实语境与历史追叙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6期105-114,共10页王尔阳 
叙事文学作者自身的立场、视角、思想、风格,常常在剪裁和拼接素材的过程中得到体现。如果所写对象是历史事实,这些作者主观能动性的表现,则很可能破坏史家叙事"直书"的传统。身处晋宋之际,谢灵运将自己的身世与情感,代入笔端与之遭际...
关键词:陆机 谢灵运 历史书写 六朝 《晋书》 
被阐释的“我见犹怜”——东晋南康公主故事与晋宋士人的女性观
《文史知识》2018年第8期123-127,共5页王尔阳 
东晋穆帝永和二年(346)十一月十一(12月10日),35岁的东晋大将桓温,上任荆州刺史一年有馀,递上一封奏疏,便不等朝廷批复,即日点兵伐蜀,上演了一出说走就走的征伐。翌年(347)正月廿八(2月24日),在其朝野早己积怨甚多的成汉末代君...
关键词:女性观 士人 晋宋 故事 公主 晋南 阐释 州刺史 
从“五马渡江”到“铜马入海”——东晋政权的“寄人国土”与鸠占鹊巢
《文史知识》2017年第9期119-123,共5页王尔阳 
两晋之际经常被历史模糊带过,但这个时期本身,充满着极其剧烈的动荡和迅速的变化。精神创伤、文献散佚、记忆筛选……使得不同人即便讲的是同一个故事,也因为他们不同的理解,常常让讲述形式遮蔽了本来环环相扣的事实细节。而史家不经意...
关键词:国土 政权 东晋 两晋之际 精神创伤 文献散佚  无意识 
隋唐命妇冠饰初探--兼谈萧后冠饰各构件定名问题被引量:9
《东南文化》2017年第2期78-86,共9页王永晴 王尔阳 
201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中国古代首饰史”,项目序号:14BG081;2014年度柒牌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基金一般项目“中国传统首饰文化研究”,(2014年)立项第01号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唐代以前有关命妇礼冠的记载,缺少足够的完整文物与图像资料。不过,类似文物的出土与发现,最近几年开始增多,尤其隋炀帝萧皇后冠的完整出土与修复、复原,为人们提供了又一例隋唐命妇冠饰实证。对照研究历史文献与...
关键词:隋唐 命妇冠饰 萧皇后冠 宝钿花树 蔽髻 博鬓 钿钗 
谢朓论诗“感激顿挫过其文”的再探讨——兼论钟嵘《诗品》的材料组织形式与近世诗人批评方法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14年第4期9-12,2,共4页王尔阳 
钟嵘《诗品》讨论近世诗人时,并不局限于对永明新体的保留意见,而对可能影响自己诗学理论的近世诗人,均存在一定批判思考,亦企图提出别具一格的新见。该现象有不同表现形式,因其产生于齐梁文坛奇峰并起的大背景下,可能也是某种自立门户...
关键词:钟嵘 《诗品》 知人论世 影响的焦虑 纯文学史 
“井底引银瓶”——三首银瓶落井诗的意象分析被引量:1
《古典文学知识》2011年第4期46-53,共8页王尔阳 
一"井底引银瓶",在我国的传统诗歌文化环境中,是一个与"弃妇"主题息息相关的形象,尤其是在白居易的新乐府诗篇《井底引银瓶》出现之后,更加广为人知。如宋人胡仲弓有“井底银瓶事已非,鸳鸯打散鸭惊飞”之句(《寄意三绝》之三),...
关键词:《井底引银瓶》 传统诗歌 意象分析 文化环境 新乐府 白居易 晁端礼 弃妇 
两晋南朝名家先世故事象征意义及故事的讲述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90-94,共5页王尔阳 
两晋南朝时期的门阀谱牒,从历史文化的角度来看,其意义并非单纯地记录历史,而是建立起某种相对于现实的参考坐标。在这个过程中,对"先世"荣光的集体"追忆"成为一种精神上的溯源仪式,而将家族集体记忆中的"先世"故事变为和现实同构的某...
关键词:两晋南朝 门阀 谱牒 仪式 象征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