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兴东

作品数:76被引量:224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云南大学法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元代判例法元朝少数民族纠纷解决更多>>
发文领域:政治法律历史地理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发文期刊:《云南警官学院学报》《东方法学》《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玉溪师范学院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情理司法抑或经权司法:立足宋代的理论与实践辨正
《法治现代化研究》2024年第3期120-137,共18页胡兴东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专项“元明清时期中国‘大一统’理念的演进与周边关系研究”(LSYZD21009)的阶段性成果。
情理司法通常被作为传统中国司法的代表性模式来讨论,但这种学术概括存在时空局限和理论缺憾。在时空上,情理司法说主要提炼自明清司法实践,难以融贯解释此前,尤其是宋代的司法模式。在理论上,它难以解释情理司法源于何种理论及其在整...
关键词:经权理论 经权司法 情理司法 春秋决狱 司法模式 
《土司例纂》:晚清国家区域法制中最后一部法律修纂考述被引量:1
《思想战线》2023年第3期140-150,共11页胡兴东 焦磊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专项“元明清时期中国‘大一统’理念的演进与周边关系研究”阶段性成果(LSYZD21009);云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中华法系演进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创新团队”阶段性成果(CY2262420205)。
清朝是中国古代在边疆民族地区治理中十分注重区域法制建设的王朝。清政府针对不同边疆地区的民族、经济、文化、宗教等因素,大量制定有针对性的区域民族法律,成为中国古代国家边疆治理中的重要内容。清政府针对西南地区多民族聚居的特...
关键词:土司例纂 黄炳堃 西南地区 
中道:传统司法制度中正向原则与补救原则的形成及实践
《复印报刊资料(法理学、法史学)》2023年第5期73-83,共11页胡兴东 
2021年最高人民法院招标项目“宋元时期经权司法的案例研究”(项目编号:2021SFAL003);2022年云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项目“中华法系演进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创新团队”(项目编号:CY2262420205)的阶段性成果。
“中道”作为中国古代司法制度中的基本价值原则,在传统司法制度中对克制和消除某些正向司法原则导致的“非正义”司法产品具有积极的补救作用,并在司法活动中促使补救司法原则的形成。正向和补救司法原则是中国传统司法知识体系的重要...
关键词:中道 传统司法 正向原则 救济原则 
中国古代“大一统”理念演进史的学术考察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23年第1期89-99,共11页胡兴东 胡昊 
2021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历史研究院重大历史问题研究专项重大招标项目“元明清时期中国‘大一统’理念的演进与周边关系研究”(LSYZD21009)。
“大一统”理念作为中国古代历史哲学和政治学中一个最具代表性的本土概念,对中国古代“中国”和“中华民族”形成产生基础性作用。中国古代“大一统”理念演进由“形成期”“变化期”“成熟期”三个时期组成。“大一统”理念在中国古...
关键词:大一统 正统论 中华民族 
秦汉与西晋律令在法律形式和法典法中的转变——兼论中华法系法律体系特质的确立
《法律史评论》2022年第2期10-52,共43页胡兴东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专项“元明清时期中国‘大一统’理念的演进与周边关系研究”(LSYZD21009);云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中华法系演进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创新团队”(CY226242020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在中国古代法律形式、法律体系、法典体例的形成和变迁史研究中,秦汉与魏晋是必须弄清楚的两个重要时期。秦汉时期的律令为中国古代法律形式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魏晋时期形成律令作为法律分类和法典体例的种类,在中国古代法律发展史上具...
关键词:律令 法律形式 法典法 
中道:传统司法制度中正向原则与补救原则的形成及实践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22年第6期155-166,共12页胡兴东 
2021年最高人民法院招标项目“宋元时期经权司法的案例研究”(项目编号:2021SFAL003);2022年云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项目“中华法系演进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创新团队”(项目编号:CY2262420205)的阶段性成果。
“中道”作为中国古代司法制度中的基本价值原则,在传统司法制度中对克制和消除某些正向司法原则导致的“非正义”司法产品具有积极的补救作用,并在司法活动中促使补救司法原则的形成。正向和补救司法原则是中国传统司法知识体系的重要...
关键词:中道 传统司法 正向原则 救济原则 
明清“典律—例”法律形式和法律体系形成及意义——兼论中华法系后期的特质被引量:2
《荆楚法学》2022年第6期100-112,共13页胡兴东 
法律形式的分类和法律体系的构成问题是中国古代法律史研究中的核心问题,是准确把握中华法系本质特征的基础。明清时期法律形式和法律体系是前两个时期演进下的一种混和产物。明清时期法律形式由会典和律典构成,其中,典是设范立制,律是...
关键词:典律例 明清时期 
10—14世纪中国死刑司法适用问题研究被引量:1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6期92-103,共12页胡兴东 
宋辽金元四朝的死刑适用基本特征是继承唐朝的司法原则。在具体司法中,四个王朝通过各种程序机制进行约束,让死刑适用,特别是执行数量得到有效控制。宋朝虽然在立法上,死罪数量出现较大规模的增加,但国家通过设置多种程序机制仍然对死...
关键词:死刑 替代刑 唐律 宋辽金元 
顶层设计与基层回应之间的碰撞——云南省基层人民检察院司法改革的实证研究
《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20年第5期89-97,共9页胡兴东 马靖然 
2015年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项目重大转重点项目《云南省县级检察院司法现状与对策研究》(ZDZZD201510)阶段性研究成果。
截至2019年底,我国新一轮的司法体制改革基本完成,对于人民检察院的人员分类管理、职业保障制度、司法责任制和省以下人财物统一管理四个方面的改革已基本完成,对于这种自上而下的制度架构是否达到了最初改革的目的还需要得到实践的证成...
关键词:基层人民检察院 司法体制改革 边贫民地区 员额制 
近40年云南少数民族地区村规民约变迁研究被引量:4
《贵州民族研究》2020年第7期36-41,共6页周芳 胡兴东 
云南少数民族地区自1981年,特别是在1982年后开始大量制定村规民约。20世纪80年代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村规民约体现出显著的自发性、习惯性、政治性特征。20世纪90年代云南少数民族地区村规民约在法治建设和法治原则下,越来越失去民族性...
关键词:云南 村规民约 少数民族 基层治理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