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坚

作品数:13被引量:20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佛教中国佛教烦恼性恶菩提更多>>
发文领域:哲学宗教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学更多>>
发文期刊:《中国哲学史》《江苏社会科学》《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世界宗教研究》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佛教中的伦理:伦理学研究新视野——评《中国佛教伦理研究》
《江苏社会科学》2000年第5期182-183,共2页陈坚 
关键词:《中国佛教伦理研究》 传统伦理思想 书评 
伦理学研究的新视野——评《中国佛教伦理研究》被引量:1
《世界宗教研究》2000年第3期142-146,共5页陈坚 
关键词:佛教哲学 中国佛教 伦理学研究 人类精神 逻辑学 福柯 心理学 文化 新视野 学术研究 
论易学史研究在易佛关系问题上的两个疏忽──兼谈太虚大师的易学思想被引量:3
《周易研究》2000年第2期44-54,共11页陈坚 
易学是中国学术史上的一大显学。学界对于易学史的研究已取得了相当的成就,但这一成就背后却还留存着一个遗憾,那就是我们的易学史研究疏忽了易佛关系这一大课题,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我们没有研究在佛教传入中国的前期,为什么佛...
关键词:易学 易学史 佛学 易佛关系 太虚大师 
“惠施十事”新解读被引量:1
《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00年第1期48-55,共8页陈坚 
对于“惠施十事”的含义,历来众说纷纭,了无定论,笔者从自己的解读原则出发,对“惠施十事”提出了新的解读。笔者认为,“惠施十事”不是辩题,而是一个概念体系。“惠施十事”阐述了十个概念,五对范畴,这五对范畴一方面将实在世...
关键词:“惠施十事” 解读 分类 概念 范畴 正面 反面 
评胡适和牟宗三的“中国哲学特征”论被引量:2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5期34-40,共7页陈坚 
胡适和牟宗三两人对“中国哲学的特征是什么?”这一问题作了回答。胡适认为中国哲学具有 “名学”特征, 整个中国哲学史就是由 “正名”方法与 “无名”方法联合建立起来的; 牟宗三认为, 中国哲学的特征在于它特重“主体性”和“内...
关键词:胡适 牟宗三 元哲学 现代性研究 中国哲学的特征 
中国哲学何以能成立──四位学者对中国哲学成立的证明被引量:7
《中国哲学史》1999年第3期3-9,共7页陈坚 
关键词:中国哲学 哲学问题 西方哲学 中国哲学史 冯友兰 胡适 牟宗三 中国文化 韦政通 文化体系 
天生我儒必有用——读《现代精神与儒家传统》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第2期25-27,共3页陈坚 
《现代精神与儒家传统》是“儒学第三期发展”的指导性著作,杜维明认为,“儒学第三期发展”必须以方法论转变为导向,要从原来注重儒学之“体”的形而上学方法转到注重儒学之“用”的现实主义方法上来,今日的儒学研究只有从“用”上...
关键词:杜维明 儒学 
“和合”并不抹杀个性──论中国传统的“和合”思想被引量:1
《淮阴工学院学报》1999年第1期96-99,共4页陈坚 
“和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思想之一。本文从思想内容和思想史两个角度论述了“和合”思想,指明“和合”是事物之间的相应关系而不是相同关系,“和合”并不会抹杀个性,反而能张扬个性。最后,本文指出了“和合”思想对于现代社会的意义。
关键词:和合 传统思想 
电脑对人文社科研究利弊谈
《社会科学论坛》1999年第Z1期82-84,共3页陈坚 
当前,中国人文社科界正经历着一场研究条件上的“电脑革命”。“鸟枪换炮”,用电脑进行研究和写作,已成为学界的一种时髦,已成为学者身份和档次的约定俗成的象征。是否在人文社科研究中使用电脑,本是学者个人出于自愿的私事,可现在它却...
关键词:人文社科研究 电脑 实证研究 自然科学研究 学术研究 高本汉 自然科学方法 中国传统思想 汉学研究 思想性 
佛教的妇女观被引量:1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4期71-74,共4页陈坚 
佛教在妇女问题上的看法可归结为妇女成佛观和男女关系观。前者阐述女人能否成佛,后者阐述女人是否影响男人成佛。佛教的三大系统即小乘、大乘和密教的妇女观是有差异的。概言之,小乘认为女人不能成佛且会妨碍男人成佛;大乘认为女人能...
关键词:佛教 妇女观 妇女成佛观 男女关系观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