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炳锋

作品数:19被引量:11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渭南师范学院人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文学思想《楚辞章句》汉代文学言志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历史地理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中国韵文学刊》《大庆师范学院学报》《兰台世界(下旬)》《学术交流》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汉书·艺文志》“省《太史公》四篇”考论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24年第12期30-37,共8页雷炳锋 
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史记》文本生成与司马迁文学思想研究(20JZ049)。
《汉书·艺文志》以刘向《别录》和刘歆《七略》为本,同时又对部次增损调整。班固“省《太史公》四篇”,并将其与“淮南、刘向等《琴颂》七篇”一起从《六艺略》中删除,表明司马迁《史记》中有四篇因与《六艺略》之外的他书重复而为班...
关键词:《汉书·艺文志》 《太史公》   
“礼坏乐崩”语境下儒家乐论的建构与重构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24年第2期57-62,共6页雷炳锋 
西周制礼作乐,建构起了以“德”为中心的音乐理论,作为礼乐制度的组成部分。“礼坏乐崩”的整体背景下,礼乐被僭用,音乐下移,导致了乐与礼相分离,于是儒家便以“礼”为中心对乐论进行重构,使乐的核心由外在仪式乐舞转而强调乐所内蕴的...
关键词:礼坏乐崩     
先秦时期“音”“乐”对立及儒家音乐理论之肆应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21年第4期39-45,共7页雷炳锋 
先秦诸侯国君"好音"成为风尚,促进了 "郑卫之音"的风靡。中国古代音乐学史上,"声" "音" "乐"是有着不同意义内涵的一组概念,由此形成了不同的对立与冲突,"雅乐"与"郑声"的冲突侧重于强调"雅乐"内部的混乱局面,以"郑卫之音"为代表的"音"...
关键词:   郑卫之音 先王之乐 音乐理论 
十六国文学思想综论
《文学与文化》2019年第3期66-74,共9页雷炳锋 
西晋末年的永嘉、建兴之乱,给中国北方造成了毁灭性打击,致使社会动荡,战火连天。在此背景下的十六国文学创作较为沉寂,现存作品除了贴合时政的章奏符檄等应用文字外,便是点缀政治的讽颂之作,文学创作被边缘化的同时,文学的实用功能极...
关键词:十六国 文学思想 政教 言志 
一文而兼二体——汉代赋、颂互称现象论析
《中国韵文学刊》2018年第4期102-105,共4页雷炳锋 
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北朝文学思想史"(项目编号:13XZW006)
汉代赋、颂互称乃至混称是由于作品"一文而兼二体"的特征所决定的,在汉代经学文学思想的背景下,赋体与颂体作为两种重要的文体,在"颂美"这个基点上具有了重合的可能性。不仅赋体与颂体互相杂糅,各种文体之间也彼此渗透。汉人一方面表露...
关键词:文体   互称 渗透 
南北文风融合辨——兼及“南北文风”的中古文学史考察
《学术交流》2017年第6期191-196,共6页雷炳锋 
2013年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北朝文学思想史"(13XZW006);渭南师范学院2015年人文社科类人才基金项目"地域文化与秦东古代文学研究"(15SKRC02)
"南北文风融合说"经初唐史学家提出后遂沿用至今,成为文学史与文学思想史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话题。但这一传统说法有值得商榷之处,北朝文学一直模拟和学习南朝文学,二者之间无本质差异,北朝文学实际上并未形成与南朝文学并峙的所谓"北...
关键词:南北文风 北方文风 北朝文风 融合 庾信 汉魏风骨 
论魏晋南北朝诗歌的汉代书写及“汉代情结”的凝成被引量:1
《中国韵文学刊》2016年第3期5-9,共5页雷炳锋 
2013年国家社会科学规划基金西部项目"北朝文学思想史"(项目编号:13XZW006);渭南师范学院人才基金项目"地域文化与秦东古代文学研究"(项目编号:15SKRC02)阶段性成果
"汉代情结"在唐诗中极为常见,以汉代唐成为惯例。但这种现象并非唐代始有,而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便已肇始并形成。考诸魏晋南北朝诗歌就能发现其中的汉代书写越来越频繁,且由最初的直写汉事逐渐过渡到融复杂的内涵于其中,经过魏晋南北朝...
关键词:魏晋南北朝 诗歌 汉代 书写 情结 庾信 乡关之思 
王肃《悲平城》诗创作时间考辨
《宿州学院学报》2015年第8期64-66,共3页雷炳锋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北朝文学思想史"(13XZW006);陕西省教育厅科专项科研计划项目"民族;地域;文化背景下的中古关中本土文学研究"(2013JK0256)
对《悲平城》一诗的写作时间进行了考辨。分析古籍记载中"咏诗"与"作诗"的不同:王肃"咏《悲平城》诗"发生于太和二十三年(499年)三月至十二月,而王肃作《悲平城》一诗的时间与其"咏诗"并非同时。不同意《悲平城》诗作于太和二十年(496年...
关键词:王肃 《悲平城》 作诗 太和二十一年(497年)三月 
汉代诗论的建构与五言诗的自觉
《文艺评论》2014年第6期4-9,共6页雷炳锋 
2013年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北朝文学思想史"(编号:13XZW006);渭南师范学院资助项目"东汉文学思想研究"(编号:07YKZ027)阶段性成果
关于汉代诗论和五言诗体的自觉等相关问题,以往的研究成果可谓繁富。但是,二者之间是否有内在的关联?在汉代诗论背景下,通常所说的作为现存第一首五言诗的班固的《咏史》,在当时是否被看作五言诗?汉乐府中的五言作品是五言诗还是...
关键词:五言诗 诗论 汉代 自觉 研究成果 《咏史》 《诗经》 汉乐府 
东魏、北齐文学集团研究被引量:1
《兰台世界(下旬)》2014年第11期22-23,共2页雷炳锋 
201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项目编号:13XZW006;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资助;项目编号:2013JK0256
东魏、北齐时期,文士间的交往越来越频繁且集中,在文坛领袖的倡导之下,切磋诗文、品评文艺,彼此之间奖誉提携,极大地提高了文士的地位和社会影响力,具有了比较明显的文学集团属性。
关键词:文士 文学集团 文林馆 文学 文学思想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