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福安

作品数:54被引量:126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心理学院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主题:中越边境中法战争近代化跨界民族边疆更多>>
发文领域: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发文期刊:《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湖南社会科学》《黑龙江史志》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广西高校优秀人才计划项目广西民族师范学院资助项目广西教育厅科研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从左江花山岩画文化看中国文化统一性被引量:5
《广西民族研究》2022年第2期166-173,共8页韦福安 么加利 
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西南边境少数民族文化自信提升研究”(18SKB049)。
考察中国文化统一性在不同时期不同的在地表现形式,是“在地理解”中国文化统一性的重要途径。历史人类学研究表明,左江花山岩画的内容与东南沿海古代越人、西南濮人和左江区域原住民都有文化渊源,反映了春秋以来南部边疆地区民族交往...
关键词:左江花山岩画 蛙图腾崇拜 中国文化 统一性 
上金船街:一个从边疆视角理解中华民族共同性的文化地景被引量:3
《广西社会科学》2022年第3期151-160,共10页韦福安 么加利 
2018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视域下中越边境乡村‘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机制研究”(18XMZ053);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民族学硕点建设项目“左江流域民族团结的历史人类学研究”(2019MZD003)。
中华民族共同性理论是在费孝通的“民族聚居区”和“民族走廊”等区域理论的基础之上形成的。从区域研究来讨论“中华民族共同性”的范式,使边疆区域的民族关系得以纳入中华民族的整体关系之中,边疆因而成为复线叙述中国历史的重要视角...
关键词:上金船街 文化地景 边疆 交往交流交融 中华民族共同性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走向共赢:地方的经验和智慧--基于中越跨界民族劳工跨界流迁问题的讨论被引量:5
《贵州民族研究》2020年第4期131-137,共7页韦福安 谭金玲 陈劲波 
2017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下构建中越跨界民族互利共赢的模式与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7BMZ125)的阶段性成果。
21世纪初以来,中越边境地区越南劳工基于经济动机的跨界流迁数量正呈倍增趋势,这是"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战略下中越跨界民族"合作共赢"需求的产物,也是全球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中越边境跨界民族劳工跨界流动网络的形成,推动了云南、广...
关键词:中越跨界民族劳工 跨界流迁网络 跨境劳务合作 共赢共享 
基于区域内交通可达性的桂越边境县域旅游发展分析被引量:1
《经营与管理》2018年第7期106-110,共5页羊绍全 韦福安 
2011年广西民族师范学院科研项目:高速旅游时代背景下中越跨境旅游目的地空间变化及其对策研究;2012"广西高校优秀人才资助计划"资助项目:广西边境民族文化旅游的人类学研究〈桂教人[2012]41号〉
区域内交通可达性,能够反映出该区域在旅游接待能力上承受程度,对旅游业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鉴于边境地区交通条件相对滞后,已成为发展旅游业的关键性"瓶颈"。以桂越边境地区的旅游交通为研究对象,采用交通可达性研究方法,以选择口岸...
关键词:交通可达性 桂越边境地区 旅游发展 
生殖信仰观念的延续——左江花山岩画文化与壮族传统服饰习俗关系被引量:2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8年第2期29-32,共4页谭金玲 韦福安 
华南边疆问题研究基地资助项目"中越边境民族村落旅游文化发展研究团队"(广西民族师范学院科研[2012]4号)
壮族民间集体仪式中仍存在的裸俗与岩画上壮族先民在参加集体祭仪,都表现为一种征服自然的力量表征和崇神尚祖的原始虔诚之美的文化内涵,壮族先民卉服习俗背后的宗教意识,是骆越先民真实生活的艺术升华,羽饰习俗与花山岩画所反映的壮族...
关键词:花山岩画 生殖信仰 壮族服饰习俗 
汉象郡府治“临尘县”方位地址的文化人类学考释——花山古都“临尘县”的人类学系列研究之二被引量:3
《广西民族研究》2017年第1期61-71,共11页韦福安 么加利 
"广西高校优秀人才资助计划"资助项目"广西边境民族文化旅游的人类学研究"(桂教人[2012]41号)
龙州县上金乡政府所在地及周边近年来考古发现有汉代墓葬、汉庭遗址以及青铜器和玉器,"岜伤"安置骆越将士战死者灵魂的神话、民间传说与秦汉时期骆越先民抗击中原王朝或与相邻族群爆发冲突史实的较为吻合,上金乡的船街作为延续骆越先人...
关键词:临尘县 上金乡 花山文化源地 文化遗存 考释 
广西左右江流域壮族崖洞葬遗存的文化人类学解读——基于大新县东山屯崖洞葬遗存及演化为个案的考察被引量:1
《传承》2016年第6期146-149,共4页许海萍 韦福安 
2012年度"广西高校优秀人才资助计划"资助项目"广西边境民族文化旅游的人类学研究"(项目编号:桂教人〔2012〕41号)
广西左右江流域石山区壮族崖洞葬自古有之,至今仍在发展。崖洞葬遗存反映了壮族由岩洞住人到岩洞安魂的崇宗敬祖情结,体现了深山溪峒壮民与自然和人文和谐共生中的生存智慧。崖洞葬遗存是山地壮民基于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的精神文化和价...
关键词:左右江流域 壮族 崖洞葬遗风 崇宗敬祖 
浅谈左江花山岩画与左江区域壮族传统饮食习俗的关系被引量:1
《传承》2016年第9期147-149,共3页谭金玲 韦福安 
华南边疆问题研究基地资助项目"中越边境民族村落旅游文化发展研究团队"(广西民族师范学院科研〔2012〕4号)
左江花山岩画绝大多数都表现为集体仪式活动,而壮族先人自古就有集众踏歌和集体祭祀必以酒助兴和以酒作为人神沟通的物质媒介的习俗。以糯米为主食和五色糯饭祭神的习俗与花山岩画反映的生产习俗相吻合。岩画内容说明壮族以水而不是以...
关键词:左江花山岩画 左江区域壮族 传统饮食习俗 
汉象郡府治“临尘县”方位地址的文献法考辨——花山古都“临尘县”的人类学系列研究之一被引量:4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3期7-13,共7页韦福安 
广西左江花山岩画研究院2014年度科研课题"花山古都--‘临尘县’的人类学考释";2012年度"广西高校优秀人才资助计划"资助项目"广西边境民族文化旅游的人类学研究"(桂教人[2012]41号)
汉代经略岭南时所设的行政区名多以当时当地民族俗称的山川名命名,用壮语解读"临尘"二字的意思,可确定汉象郡府治临尘县就是建在"斤南水"、"硃涯水"和"侵离水"汇合处岸边的县城;文献考辨结果可确定"斤南水"、"硃涯水"、"马雚水"、"侵离...
关键词:临尘县 斤南水 硃涯水 侵离水 上金乡 
传承与重构:桂越边疆地区节日民俗文化发展研究被引量:3
《学术论坛》2014年第10期128-131,共4页吕红艳 戴宏军 韦福安 
广西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华南边疆问题研究基地特色研究团队"中越边境民族村落旅游文化研究团队"研究项目;2012年度广西高等学校优秀人才资助计划资助项目"广西边境民族文化旅游发展的人类学研究"研究成果
民俗是一种民间传承文化,节日民俗是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有特定的内涵,具传承文明之用。民俗文化是一种动态的发展,处于不断传承、变异、发展中,它与自然和人文环境密切相联,传承与重构贯穿着节日民俗文化发展的整个过程。我们要正确对...
关键词:传承与重构 桂越边疆 民俗文化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