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爱华

作品数:14被引量:19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更多>>
发文主题:否定之否定重建个人所有制哲学分析消灭私有制哲学更多>>
发文领域:经济管理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理论学刊》《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哲学研究》《学习与探索》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哲学教育、哲学教材与通识教育被引量:1
《学习与探索》2008年第5期23-27,共5页黄爱华 郁建兴 
西方大学的通识教育作为一种理想的高等教育是自由教育向专业教育妥协的产物。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部分高校开始推广通识教育,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哲学通识教育。随之推出了一批哲学通识教材,对提高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发挥了重要的...
关键词:哲学教育 哲学教材 通识教育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性情”——“同一”与“异形”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16-18,共3页黄爱华 
  "西马非马"和"西马即马"的争论尚无定论.因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带有毛边的概念.依我看来,"西方马克思主义"欠具马克思主义之实体,却具马克思主义之"性状"和"情状".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性情"与马克思哲学具有同一性,主要表现在传...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思想体系 异形 实践一元论 哲学流派 科学研究纲领 实践批判 批判性 读解 性情 
“自我”的哲学—经济学探索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5年第3期65-69,共5页黄爱华 
自我这个概念具有强烈的经济意义。剥离了“我的”、利益、财产那种纯粹的、赤裸裸的“我”,就如同剥离了属性的实体一样,是不存在的。反之,自我占有适度的财产,对于人的独立自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哲学—经济学 “自我” 形而上学理论 自我利益 自我意识 
自由与必然:何者优先?——自由的人性诉求被引量:1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05年第3期51-54,共4页黄爱华 
在必然与自由的关系问题上,学者们大都只考虑到必然对自由占有优先地位。然而,自由并不仅仅是一种结果,而且也是人的一种先在的本性诉求、一种激情、一种目的、一个动力。作为一种人的本性诉求、激情、目的和动力,自由对必然处于优先地...
关键词:自由 必然 人性诉求 
劳动、闲暇与自由被引量:5
《哲学研究》2005年第5期28-33,共6页黄爱华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自由问题 闲暇领域 劳动价值 对立状态 政治经济学 
论哲学与经济学的联袂被引量:1
《理论学刊》2004年第4期21-24,共4页黄爱华 
哲学与经济学之间并不存在无法沟通的屏障,它们应当能够互动和相互印证。当哲学“从天而降”贴 近人与人的生活时,它将同以人和“家庭”为本的经济学相汇合。经济学和哲学的互动和相互印证的主要区城是人 的问题。正是“人”这个主题把...
关键词:经济学 哲学  
社会转型期符号消费的伦理学分析被引量:10
《理论与改革》2003年第6期113-116,共4页茹春亚 黄爱华 
形成于西方消费社会的符号消费利用我国社会转型期的“机制空隙”深刻地影响着我国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这种符号消费模式致使物质享受至上主义不断蔓延,功利主义思想不断渗透,产生审美泡沫,导致自我迷失的价值虚无主义倾向,对此,我们...
关键词:社会转型期 符号消费 价值误区 可持续消费方式 伦理学 
“重建个人所有制”的哲学分析
《理论与改革》2002年第5期13-16,共4页黄爱华 
“消灭私有制”是指消灭那种只有少数人占有绝大部分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但《共产党宣言》并没有由此否定一切个人财产及个人所有制。继而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重建个人所有制”的命题。从哲学上分析,该命题依据于否定之...
关键词:“消灭私有制” “重建个人所有制” 否定之否定 人的存在方式 
“重建个人所有制”的哲学分析
《社会科学》2002年第9期39-42,共4页黄爱华 
“消灭私有制”是指消灭那种只有少数人占有绝大部分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但《共产党宣言》并没有由此否定一切个人财产及个人所有制。因而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重建个人所有制”的命题。这一命题依据于否定之否定、人的...
关键词:资本主义私有制 重建个人所有制 否定之否定 人的存在方式 
“重建个人所有制”的哲学分析
《学海》2002年第4期100-104,共5页黄爱华 
“消灭私有制”是指消灭那种只有少数人占有绝大部分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但《共产党宣言》并没有由此否定一切个人财产及个人所有制。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重建个人所有制”的命题。从哲学上分析 ,该命题依据于否定之否定...
关键词:“消灭私有制” “重建个人所有制” 否定之否定  存在方式 资本论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