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大雄

作品数:30被引量:234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小麦显性矮源显性矮秆基因矮化育种复等位基因更多>>
发文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历史地理天文地球更多>>
发文期刊:《作物学报》《麦类作物学报》《安徽农业科学》《中国农业科学》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科委基金重庆市应用基础研究项目重庆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Breeding and Cultivation Technique of Recessive Genic Male Sterility Hybrid Wheat New Variety Xinan 112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2016年第9期2067-2069,2141,共4页阮仁武 李中安 易泽林 张建奎 傅大雄 胡丹 刘星贝 杨宇衡 
Supported by the Major Project for Application in Chongqing(cstc2013yylf B80012);the Fundamental Research Funds for the Central Universities(XDJK2016A020)~~
Xinan 112 is the hybrid combination(11S12) by wheat recessive genic male sterility line 2011Z1 (08L5070) and restoring line K152-2, particpating in the regional test of 2011-2012, 2012-2013 and production test of ...
关键词:Xinan 112 Genic male sterility Hybrid wheat 
隐性核不育杂交小麦新品种西南112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被引量:4
《安徽农业科学》2016年第11期48-49,128,共3页阮仁武 李中安 易泽林 张建奎 傅大雄 胡丹 刘星贝 
重庆市应用开发重点项目(cstc2013yykf B80012)
西南112是利用小麦隐性核型不育系2011Z1(08L5070)与恢复系K152-2配制的杂交组合(11S12),参加重庆市2011~2012、2012~2013年度区域试验和2013~2014年度生产试验。结果表明:3 a平均产量为4 167.5 kg/hm^2,比对照渝麦7号增产10.5%;千粒重4...
关键词:西南112 核不育 杂交小麦 
隐性核不育杂交小麦新品种—西南112被引量:3
《麦类作物学报》2016年第4期F0002-F0002,共1页阮仁武 李中安 易泽林 张建奎 傅大雄 
重庆市应用开发重点项目(cstc2013yykfB80012)
西南112是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以蓝粒标记不育系201121(08L5070)为母本、K152—2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隐性核不育杂交小麦新晶种。该品种经过两年的区域试验和1年的生产试验,于2015年6月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关键词:小麦新品种 隐性核不育 杂交小麦 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 西南 区域试验 蓝粒标记 生物科技 
小麦新品种糯麦1号的选育
《麦类作物学报》2011年第3期F0003-F0003,共1页阮仁武 傅大雄 张建奎 戴秀梅 
重庆市重点科技攻关项目(2009AB1104)
糯麦1号是以94058矮MS2群体为母本,以京糯为父本,采用系统育种方法,选育的小麦新品种。2005、2006年参加重庆市区域试验,2007年参加生产试验,2009年12月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与命名。该品种是全糯小麦,在制粉和食...
关键词:小麦新品种 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 选育 开发利用前景 育种方法 区域试验 生产试验 食品工业 
近等基因系法对小麦显性矮源的研究被引量:31
《中国农业科学》2007年第4期655-664,共10页傅大雄 阮仁武 刘大军 宗学凤 殷家明 胡奎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370875/C02020502);重庆市科委小麦遗传资源创新工程项目资助
【目的】开拓小麦育种新矮源,克服自小麦矮化育种“绿色革命”以来,仅使用Rht1、Rht2、Rht8等少数几个隐性矮源的局限性,为选育高度集约化的小麦新品种提供条件。【方法】将国内外已定名的5个显性矮源Rht10、Rht3、Rht12、Rht21、奥尔森...
关键词:小麦 显性矮秆基因 弱致矮力显性矮源 近等基因系 矮化育种 
小麦显性矮秆基因Rht_3理想株高突变体的基因型检测被引量:1
《分子植物育种》2007年第1期84-90,共7页傅大雄 余东 阮仁武 罗明华 方宣钧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370875);重庆市科委小麦遗传资源创新及应用研究项目资助。
本研究采用4BS染色体携带Rht3基因的小麦显性矮源“矮苏3”(55-60cm),经辐射与化学诱变,获得了一系列株高在70-85cm、具小麦育种理想株高的突变体。采用形态标记、生化标记及分子标记对上述理想株高突变体进行了基因型检测。经成熟...
关键词:小麦 显性矮秆基因 复等位基因 Rhh3 矮化育种 
多节小麦遗传资源的发现
《中国农业科学》2006年第3期447-447,共1页傅大雄 阮仁武 宗学凤 胡奎 张建奎 戴秀梅 
关键词:普通小麦 多节 遗传资源 20世纪70年代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60Coγ射线 矮生基因 大麦品种 地上部份 遗传特性 
3种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防治效果研究被引量:26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第3期289-292,共4页阮仁武 傅大雄 王步军 
国家科技部重要技术标准研究项目(主要种植农产品安全限量及控制标准研究);重庆市科委"十五"作物攻关项目(小麦遗传资源创新);农业部生物技术与作物品质改良重点开放实验室项目(专用小麦新品种选育)资助课题
赤霉病是长江流域冬麦类作物上重要病害之一,为了减少赤霉病对冬小麦的影响,选用了3种杀菌剂对冬小麦赤霉病进行防治.结果表明:3种杀菌剂均有防治效果,杀菌剂之间有显著的差异,60%防霉宝可湿性粉剂防治效果最好,其次是33%苏锐可湿性粉剂...
关键词:小麦赤霉病 杀菌剂 效果研究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防治效果 麦类作物 长江流域 喷药次数 重庆地区 防霉宝 用药量 冬小麦 900 选用 病害 
小麦显性矮秆基因Rht3及其衍生系统抗穗萌特性研究被引量:7
《作物学报》2005年第4期401-407,共7页傅大雄 阮仁武 宗学凤 胡奎 张建奎 戴秀梅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小麦显性矮秆基因复等位多态特性研究 (3 0 3 70 875 /C0 2 0 2 0 5 0 2 );重庆市小麦遗传资源创新工程项目资助
采用近等基因系法及成熟种子室内萌发试验研究了小麦显性矮秆基因Rht3及其衍生系统的抗穗萌特性,并对普通小麦13个显性、半显性、隐性矮秆基因的抗穗萌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Rht3基因及其株高提升的突变衍生系具有显著而稳定的抗穗...
关键词:小麦 显性矮秆基因 穗萌 Α-淀粉酶活性 矮化育种 
20个小麦矮源的致矮力及聚类分析被引量:2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第1期20-24,共5页阮仁武 傅大雄 
重庆市科委"十五"作物攻关项目(小麦遗传资源创新)资助课题农业部生物技术与作物品质改良重点开放实验室项目
用20个矮源作母本测配的F1代株高,研究矮源的致矮力及其与父本的关系,结果表明:致矮能力强的显性矮源 有矮变1号、绵11Rht 3和黄抗Rht 10;致矮能力较弱的隐性矮源有农林10、贵农40、渝46和84-2014;致矮能力较强 的半显性矮源有13个矮源...
关键词:小麦 显性矮源 致矮力 聚类分析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