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性矮秆基因

作品数:20被引量:98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阮仁武傅大雄宗学凤戴秀梅张建奎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农业大学西南大学赤峰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更多>>
相关期刊:《分子植物育种》《华北农学报》《安徽农业大学学报》《作物学报》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技兴农重点攻关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基于残余杂合系的水稻显性矮秆基因的定位及KASP标记开发被引量:1
《分子植物育种》2022年第11期3657-3663,共7页刘开强 崔中秋 李军玲 孙玥 苏京平 王胜军 高菊 张嘉楠 闫双勇 
天津市支撑计划项目(18YFZCNC01210);天津市重点研发项目(21YFSNSN0015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科学基金项目(32160488)共同资助。
株高是和水稻高产、稳产密切相关的重要农艺性状,发掘可育种利用的矮秆基因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研究利用育种残余杂合系,鉴定了一个显性矮秆基因sd9,该基因能将株高降低18 cm。近等基因系F群体的遗传学分析显示矮秆植株与高秆植株的分...
关键词:水稻 显性矮秆基因 育种残余杂合系 定位 靶向测序基因型检测 
矮秆抗倒、节水耐旱、丰产稳产冬小麦新品种—盈亿165被引量:1
《麦类作物学报》2020年第5期F0002-F0002,共1页孙利 付庆云 李扬 付腾浩 李刚 郭建 谭焕云 赵明辉 赵凤梧 王梅菊 
河北省现代种业科技专项(19226372D)。
盈亿165是深州市种业有限公司采用杂交、回交及定向选育的冬小麦抗逆、丰产、稳产新品种。2009年配制杂交组合农大3334/济麦22,其中母本农大3334来源为农大3338/中麦9(农大3338含有显性矮秆基因RHT21),父本济麦22来自山东省农业科学院...
关键词:冬小麦新品种 作物研究所 河北省小麦 济麦22 品种审定 系谱法选育 配制杂交组合 显性矮秆基因 
水稻显性矮秆基因D55的精细定位被引量:1
《分子植物育种》2018年第12期3794-3800,共7页李燕骄 刘雅慧 孙学军 周旭珍 李容柏 
上海市科技兴农重点攻关项目(沪农科攻字(2014)第7-1-2号)资助
为了改良水稻品种的株型,本研究利用来源于普通野生稻的矮秆突变体lb4d与栽培稻品种(系)187R、广恢998杂交产生的F2群体对显性矮秆基因D55进行了精细定位。结果发现,D55基因对水稻株高具有较强的矮化作用,表现为显性矮秆。在日本晴、广...
关键词:水稻 矮秆基因 D55 分子标记 基因定位 
水稻半显性矮秆基因Si-dd1的表型分析和精细定位
《中国水稻科学》2016年第2期152-160,共9页崔永涛 吴立文 胡时开 任德勇 葛常伟 叶卫军 董国军 郭龙彪 胡兴明 
深圳市科技计划资助项目(JCYJ2014050411110199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1271700;31461143014)
以粳稻品种日本晴在组织培养过程中分离出来的一个半显性矮秆突变体Si-dd1为研究对象,通过形态学分析,发现与野生型日本晴相比,矮秆Si-dd1(AA)和半矮秆Si-dd1(Aa)植株的株高降低。结实率下降,生育期延长,一次枝梗和二次枝梗增加。激素...
关键词:水稻 半显性 矮秆 遗传分析 图位克隆 
一个显性矮秆水稻突变体的获得及其遗传分析被引量:7
《中国农业科学》2008年第12期3959-3966,共8页王歆 于恒秀 唐丁 黄健 龚志云 程祝宽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530070,30671285,30770131)
【目的】分析该研究组已发现的一个显性矮秆水稻突变体的遗传组成及背景。【方法】利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粳稻品种武香粳9号,产生T-DNA插入群体。在筛选和鉴定水稻T-DNA插入突变体的过程中,发现一个矮秆突变体。利用PCR扩增、Southern杂...
关键词:水稻 显性矮秆基因 T-DNA插入 
小麦显性矮秆基因对株高、株粒重的影响被引量:3
《华北农学报》2008年第B06期1-6,共6页高中良 郑钦玉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370875);重庆市小麦遗传创新工程项目(C02020502)
利用4个普通小麦品种与13个不同显性矮源杂交回交数代以上产生的4套近等基因系,于2006年在非竞争群体条件下开展了近等基因系的二因素品系比较试验,研究矮源及轮回父本遗传背景两个主因素对近等基因系株高株粒重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1...
关键词:显性矮源 株高 近等基因系 株粒重 相关性 
新的玉米显性矮秆基因的发现及初步分析被引量:19
《玉米科学》2007年第3期15-18,共4页张素梅 刘凤军 刘保申 王立静 董树亭 
玉米杂交种CL1077中的矮秆突变体52333与5个高秆自交系进行杂交,对P1、P2、F1、F2、BC1和BC2群体株高变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正反交杂种F1均表现为矮秆,没有显著差异;F2代矮株与高株的分离比为3∶1,杂种F1与高株自交系回交后代的分离比...
关键词:玉米 矮秆基因 突变体 赤霉素 
近等基因系法对小麦显性矮源的研究被引量:31
《中国农业科学》2007年第4期655-664,共10页傅大雄 阮仁武 刘大军 宗学凤 殷家明 胡奎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370875/C02020502);重庆市科委小麦遗传资源创新工程项目资助
【目的】开拓小麦育种新矮源,克服自小麦矮化育种“绿色革命”以来,仅使用Rht1、Rht2、Rht8等少数几个隐性矮源的局限性,为选育高度集约化的小麦新品种提供条件。【方法】将国内外已定名的5个显性矮源Rht10、Rht3、Rht12、Rht21、奥尔森...
关键词:小麦 显性矮秆基因 弱致矮力显性矮源 近等基因系 矮化育种 
小麦显性矮秆基因Rht_3理想株高突变体的基因型检测被引量:1
《分子植物育种》2007年第1期84-90,共7页傅大雄 余东 阮仁武 罗明华 方宣钧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370875);重庆市科委小麦遗传资源创新及应用研究项目资助。
本研究采用4BS染色体携带Rht3基因的小麦显性矮源“矮苏3”(55-60cm),经辐射与化学诱变,获得了一系列株高在70-85cm、具小麦育种理想株高的突变体。采用形态标记、生化标记及分子标记对上述理想株高突变体进行了基因型检测。经成熟...
关键词:小麦 显性矮秆基因 复等位基因 Rhh3 矮化育种 
小麦显性矮秆基因Rht3及其衍生系统抗穗萌特性研究被引量:7
《作物学报》2005年第4期401-407,共7页傅大雄 阮仁武 宗学凤 胡奎 张建奎 戴秀梅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小麦显性矮秆基因复等位多态特性研究 (3 0 3 70 875 /C0 2 0 2 0 5 0 2 );重庆市小麦遗传资源创新工程项目资助
采用近等基因系法及成熟种子室内萌发试验研究了小麦显性矮秆基因Rht3及其衍生系统的抗穗萌特性,并对普通小麦13个显性、半显性、隐性矮秆基因的抗穗萌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Rht3基因及其株高提升的突变衍生系具有显著而稳定的抗穗...
关键词:小麦 显性矮秆基因 穗萌 Α-淀粉酶活性 矮化育种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