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昭红

作品数:5被引量:14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哈尔滨工业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STS教育高等教育教育观念社会融合点更多>>
发文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发文期刊:《黑龙江高教研究》《求实》《哈尔滨学院学报》《学术交流》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5
视图:
排序:
略论邓小平对儒家义利观的批判继承
《求实》2004年第S2期10-11,共2页孟昭红 
关键词:邓小平 儒家义利观 批判继承 物质利益 资产阶级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重义轻利 个人利益 马克思主义 共产主义理想 
略论儒家伦理思想中的生态消极因素被引量:4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6期29-34,共6页孟昭红 李学丽 
儒家文化中既包含积极的生态内容,也存在着诸如轻视科技、偏重伦理、脱离实践等消极因素。这些因素的存在是天人合一的美好理想难以在中国的生态实践中发挥积极作用的原因。近年来,人们热衷于挖掘儒家生态文化中的积极内容,而对其负面...
关键词:儒家思想 天人合一 生态伦理 
新国家与新国民——梁启超新民理论述评
《哈尔滨学院学报》2001年第4期13-16,共4页孟昭红 
戊戌维新后 ,梁启超东渡日本 ,发表长篇著作《新民说》。其时 ,深受民主思潮影响的梁启超开始从新的角度审视中国的变革事业 ,得出“欲维新吾国 ,当先维新吾民”[1] (P2 72 ) 的结论 ,把国民素质的改造作为建设资本主义新型国家的先决...
关键词:新民 国家启蒙 国民素质  近代化 梁启超 新民理论 
STS教育: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的融合点被引量:6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1年第4期15-17,共3页孟昭红 
科技的进步使社会呈现出整体化的发展趋势。旧的工业化的模式和专业化的教育则倾向于将社会视为彼此分离的部分。STS教育致力于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是一种新的教育观念。
关键词:STS教育 科学 技术 社会 发展 教育观念 高等教育 
二十世纪初梁启超对国民劣根性的揭露与批判被引量:4
《学术交流》2000年第3期122-124,共3页孟昭红 
关键词:中国 梁启超 国民劣根性 奴隶性 救亡图存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