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义轻利

作品数:519被引量:380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秦铁柱苗润田王泽应苑秀丽曾盛聪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中国政法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福建省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一点典
《党课》2024年第23期1-1,共1页
君子处事,于义合者为利。——[清]金缨《格言联鹰·处事类》君子做事,跟道义相合就是有利。以事说典人生在世,总会面临如何立身、如何处事的问题,往往要面对义与利的矛盾与选择。《格言联壁·处事类》中言:“小人处事,于利合者为利,于...
关键词:君子喻于义 见利思义 小人喻于利 重义轻利 为政者 义与利 格言联 处事 
慈善事业发展中的义利张力及其治理
《理论探索》2024年第6期79-85,共7页徐家良 袁君翱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慈善组织治理与监督机制”(20&ZD182),主持人徐家良。
慈善是道德积累的开端,既包含追求非特定性的公益性慈善,也可连带互益性和私益性的诉求,三者共同推动慈善事业体量的壮大。当前,慈善事业在法律法规、社会认知、政策环境层面呈现出的重义轻利倾向所产生的张力,使得慈善事业缺乏创新性...
关键词:慈善事业 重义轻利 义利统一 
跟着习爷爷学用典:君子义以为质
《十几岁》2024年第16期F0002-F0002,共1页
舍利取义、以义取利、见利思义的义利观,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的思想精髓。习近平引用“君子义以为质”,正是为了强调树立正确的义利观。大到国际关系,小到个人修养,这都是一个基本原则。义和利不是并驾齐驱的关系,而是义高于利、义在利...
关键词:中国传统哲学 见利思义 重义轻利 义高于利 义和利 义利观 君子 个人修养 
明辨义利 立教成人——读《孟子》首章
《思想政治课教学》2024年第1期95-96,共2页刘春维 
义利之辨作为贯穿中国学术思想史的一条主线,乃是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核心问题。中国传统儒家哲学的理论旨趣为立教成人,以个人生命价值的安顿与人生意义的终极关怀为追求。因此,明辨义利就成为先儒立教成人的关键。《孟子》首章提倡重...
关键词:义利之辨 中国传统伦理思想 《孟子》 人生意义 重义轻利 人生价值观 孔孟之道 先儒 
一步之距
《民间故事选刊》2023年第24期76-77,共2页凹口凸口 
阮籍是三国时期竹林七贤之一,他的好友嵇康有个哥哥叫嵇喜。嵇喜和嵇康虽是兄弟,但性格和心性相差很大。嵇康为人重义轻利、放荡旷达;嵇喜入朝为官、钻营权术。
关键词:嵇喜 竹林七贤 三国时期 阮籍 重义轻利 嵇康 旷达 放荡 
见利勿趋 见害勿避
《党课》2023年第11期109-110,共2页
提到古代循吏干臣,清初于成龙必有一席之地。他45岁人仕,从知县做起,笃行务实、政声卓著,三次被举“卓异”,终成一代封疆大吏。《论语》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于成龙深受儒学义利观影响,重义轻利。
关键词:君子喻于义 重义轻利 儒学义利观 于成龙 《论语》 小人喻于利 封疆大吏 笃行 
历史星空 德行闪耀
《初中生学习指导》2023年第6期12-13,共2页隋晓昱 
孔子在《论语》中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孟子在面对“义利之辨”的命题时果断选择“舍生而取义”;文天祥在被俘后毅然赴死,谱写了一曲“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慷慨之歌……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像他们一样重义轻利...
关键词: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义利之辨 追溯历史 重义轻利 德行 文天祥 《论语》 
传承齐鲁文化 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
《黄河.黄土.黄种人》2023年第4期36-38,共3页赵华 
广东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委员会,省级课题“基于虚拟现实技术构建‘云上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平台的探索”(编号2022MBSZ02);。
齐鲁文化是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齐鲁文化具有丰富的精神价值内涵,所以传承与发扬其传统文化优秀资源,将有助于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齐鲁文化的内涵特征齐鲁文化关注人与人、人与自然及人与社会的关系,是民众修身养性、提升思...
关键词:齐鲁文化 中华民族凝聚力 全局利益 整体利益 重义轻利 思想境界 修身养性 传承与发扬 
一步之遥
《北方人》2023年第2期7-7,共1页凹口凸口 
阮籍是三国时期的文学家,竹林七贤之一,他最好的朋友当属嵇康。嵇康有个哥哥叫嵇喜。虽然嵇喜和嵇康是兄弟,但性格和品德相差很大,嵇康为人重义轻利、品德高尚,而嵇喜阴险狡诈、痴迷权术。每次阮籍去见嵇康,只要听说嵇喜在,他就不进去,...
关键词:嵇喜 竹林七贤 阮籍 三国时期 重义轻利 嵇康 品德高尚 阴险 
义利观的根据是立场还是德性?——基于孟子与梁惠王义利之辨的考察
《哲学进展》2022年第5期978-984,共7页陈雪琦 
义利观是春秋战国时期争议颇多的一个议题,在诸多讨论中又以孟子与梁惠王的义利之辨最为经典。在《孟子·梁惠王》的义利之辨中,梁惠王基于利益立场提出了“重利轻义”的义利观,而孟子则基于德性要求论述了其“重义轻利”的义利观,...
关键词:义利观 孟子 梁惠王 重利轻义 重义轻利 利益 立场 德性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