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海

作品数:17被引量:15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西藏民族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乐论》网络文学藏族乐论美学思想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艺术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更多>>
发文期刊:《上海文化》《西藏艺术研究》《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景德镇学院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藏族古代诗学中的“味”论被引量:2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1期39-43,共5页张学海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西藏古典文艺美学理论研究”(项目号:19BWZ033)的阶段性成果。
藏族古代诗学理论是在接受印度古代诗学理论《诗镜》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诗镜》中“有味”修饰的观点是继承印度美学中味论的思想。在《诗镜》中,味是意义修饰的方式,实质上味是从审美欣赏的角度,论述文词修饰的意义和目的。藏...
关键词:西藏古代诗学  《诗镜》 《智者入门》 《妙音欢歌》 
谁是聂赤赞普被引量:1
《上海文化》2019年第2期71-82,126,共13页张学海 
聂赤赞普被认为是吐蕃王朝的前身西藏山南雅隆部落悉补野第一代赞普。本文从西藏史书上关于聂赤赞普记载分析入手,揭示了聂赤赞普叙述的神话传说特点;运用神话原型批评的方法,解读了西藏史前时期丰富的太阳崇拜文化现象,指出了西藏先民...
关键词:聂赤赞普 神话 原型批评 太阳崇拜 
爱的残缺与救赎——论北村小说集《周渔的喊叫》中的爱情书写
《景德镇学院学报》2018年第5期97-102,共6页程江江 张学海 
北村的小说集《周渔的喊叫》收录了其五部中短篇爱情题材的小说,集中表现了爱的残缺——肉体的残缺、行为的残缺与精神的残缺,表现了爱欲之河的沉沦与挣扎及救赎的渴望与寻找。这部作品传达的是对人存在价值的终极关怀,着重的是对人类...
关键词:北村 爱情残缺 救赎 
刍议藏族古代文艺美学思想的双重性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2期89-95,共7页张学海 
西藏自治区高等学校科研创新团队西藏民族大学"西藏审美文化"科研创新团队的阶段性成果
藏族古代有着丰富的文艺美学著述,这些文艺美学著述具有双重性的特点:从思想资源上来看,是印度文化和藏民族文化的结合;从内容上来看,它具有鲜明的佛教美学理想,又贯穿着强烈的身体意识;从形式上来看,它以诗歌的形式阐释艺术理论,是诗...
关键词:藏族 文艺美学 双重性 
囊玛厅:西藏传统艺术符号的消费转向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1期59-64,155,共6页张学海 
囊玛厅是当代西藏都市社会文化休闲和消费的场所,也是当代西藏城市大众文化的独特形式。它从西藏传统艺术文化转化而来,成为现代西藏大众文化消费的符号,表现了传统文化符号在现代社会生活的独特意义。本文从囊玛歌舞艺术的基本内涵出发...
关键词:囊玛厅 囊玛 消费转向 原因 
论佛教造像艺术中的“尚圆”美学被引量:3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6期79-84,共6页张学海 
在佛教的发展过程中,基于宗教思想传播的需要,出现了"以像施教"的方式,形成了以佛陀为中心的丰富的佛教造像艺术。文章以佛陀造型的圆形形式为研究对象,运用文化分析的方法,揭示了在圆形中蕴涵的佛教观念,探究这种观念形成的文化原因,...
关键词:佛教造像 圆形 审美趣味 
从考古发现看西藏史前时期的身体意识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6期7-12,153,共6页张学海 
对史前时代文明的考古发现,西藏有着丰富的早期人类文明遗存,这些史前时代的创造物具有人类早期文明的一般特点和西藏地域特点。作为有意识的生命活动,藏族先民在这些创造物上静态地凝聚了早期人类意识活动的特点。本文拟运用身体哲学...
关键词:西藏 史前 考古 身体意识 
当代文学中的西藏想象——由宁肯《蒙面之城》说起
《民族文学研究》2014年第4期67-74,共8页张学海 
文章以宁肯的《蒙面之城》为主要对象,兼及其他作家的创作,运用文化研究的方法,分析当代文学中西藏地区以外的作家关于西藏的文学创作现象。《蒙面之城》是作家的心灵成长史,对西藏的文学形象的想象具有典型的意义;从中国当代文学的历...
关键词:西藏 他者 灵成长史 意识形态 异域空间 
《乐论》“以和为美”的思想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期36-40,93,共6页张学海 
西藏自治区高校人文社科2013年一般项目"藏族<乐论>文艺美学思想研究"(项目号:2013ZJRW17)的阶段性成果
《乐论》是古代藏族的主要音乐理论经典,总结了13世纪西藏音乐的实践经验,阐述了藏族古代音乐创作和表演的思想,对藏族的音乐实践产生重要的影响。《乐论》在阐述其音乐创作和表演的思想中,表现了"以和为美"的美学思想和原则,揭示了音...
关键词:贡噶坚赞 乐论 美学思想 以和为美 
《乐论》创作思想解读
《艺海》2014年第1期92-94,共3页张学海 
2013年西藏高校人文社科项目"藏族<乐论>文艺美学思想研究"系列成果之一
萨迦·贡噶坚赞的《乐论》是藏族古代音乐理论的经典。《乐论》从"论音"、"作词"和"音、词结合运用的规定"三个方面全面阐述了藏族古代声乐艺术创作的思想,注重音乐形态的创造,提出了"悦耳动听、节奏熟练,停顿恰当,语言优美,出自音、词...
关键词:贡噶坚赞 《乐论》音乐形态 创作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