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论

作品数:1299被引量:1249H指数:1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韩伟蔡际洲王维刘成纪金红莲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师范大学中国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西藏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河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从王弼乐论看其对儒道思想的解构与重塑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2025年第1期16-24,共9页王维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儒释道视阈下的魏晋乐论思想研究”(18BZW004)的阶段性成果。
王弼通过解释《老子》中的“音声相和”“大音希声”等范畴概念,把隐喻超然之道的“大音”置入历史时间当中。但为了克服“五声”与“大音”这一矛盾概念,王弼重返万物的创始本源,通过对“玄”的重新阐释,将“五声”与“大音”的矛盾消...
关键词:王弼乐论 “不可得闻之音” “五音声而心无所适焉” 
雅乐改制的复古理想与北宋文人的乐论新变
《理论界》2025年第2期86-92,共7页林千越 
北宋开展雅乐改制之后,不少文人士大夫不满乐改导致的负面影响,质疑复原古代乐律乐器的做法是追求乐道之“末”事。他们先是提出要返雅乐“中和”之本,希望纠正乐改过度重视形器之偏;又提出要追求雅乐“与民同乐”之实,希望重申雅乐“...
关键词:北宋 雅乐改制 文人乐论 
让艺术真正走入学生的心灵
《天津教育》2025年第4期31-32,共2页张磊 
随着教育改革中有关素质教育观念的不断深入,作为一名音乐教师,笔者深深地感受到当前中学音乐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关注。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将美育贯穿于各级各类学校人才培养的教育全过程,使艺术真正走入学生的心灵,让“礼乐相...
关键词:中学音乐教育 素质教育观念 学生的心灵 《乐论》 各级各类学校 人才培养 移风易俗 时代精华 
成圣的桥梁:嵇康《声无哀乐论》中音乐教化功能新诠
《学理论》2025年第1期36-39,共4页王宏伟 
“国家资助博士后研究人员计划”资助(GZC20231385)。
魏晋名士嵇康在《声无哀乐论》中对音乐进行了重新解释。从“声无哀乐”说的逻辑基础出发,发现嵇康将音声比附“道”,闻乐有了“通道”的内涵。相较于魏晋以前音乐的教化功能,突出了闻乐之人的能动性,即人通过音乐可以达到“道”的最高...
关键词:嵇康 声无哀乐 成圣 教化 
中华民族共同体音乐论
《民族艺术研究》2025年第1期59-65,共7页包爱军 
202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与各民族音乐交融共生研究”(项目批准号:22ZD1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华民族共同体音乐是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共同创造的新音乐形态,具有时代性和使命性。中华民族共同体音乐的内融性发展和创造性转换,揭示了其“双根性、结合性、新样性、人民性”属性,通过融合各民族音乐文化中的共生特质,构建...
关键词:中华民族共同体音乐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第二个结合” 
浅析萨班《乐论》中的声乐演唱技巧与音乐美学意蕴
《大众文艺(学术版)》2025年第2期85-87,共3页唐绍博 
《乐论》是我国藏族音乐历史中第一部音乐理论类专著,成书于1204年(一说1208年)。由我国藏传佛教高僧、著名佛学家、政治家萨迦班智达·贡嘎坚赞(简称萨班、萨班智达等)所著。萨班所著《乐论》对西藏民族音乐发展中出现的不同种类音乐...
关键词:萨班 《乐论》 声乐演唱 舞台表演 音乐美学 
再思乐论的当代价值:回到先秦儒家治理思想的关键向度
《湖北社会科学》2024年第10期31-42,共12页易星同 薛雪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后期资助项目(CXHQ2405)。
理解先秦儒家治理思想应回到乐论之中,其以贯通天人通达于治的高度,呈现了实现“天下大治”的治理目的,供给了以“仁爱”为核心的治理伦理,塑造了问题意识与政治理想相统一的治理形态。具体而言,孔子乐论的焦点在秩序重建,源于治理现实...
关键词:乐论 治理理论 先秦儒家 自主知识体系 当代价值 
笔墨塑风尚 乐论育人心——论肖舞音乐评论的艺术特征
《音乐教育与创作》2024年第10期96-100,共5页王雪松 牛凯旋 朱诗旖 
唐山师范学院2023年度协同提质计划对接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河北优秀传统音乐文化与中小学课程思政融合研究”(D2023XTTZ026)阶段性成果
音乐评论能够反观音乐生长的来路,为大众解惑,为作品抒怀,在文艺审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肖舞作为立足三湘的本土乐评人,始终笔耕不辍,紧跟时代,涉猎作品十分广泛,在关注本土音乐作品的同时放眼四方并兼顾社会价值和教育导向。其乐...
关键词:肖舞 音乐评论 文化传承 教育价值 地方文化 
论中国古代文论与乐论的关联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24年第5期65-66,共2页王小盾 
一、关于中国文学理论与音乐理论之关系的本质。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与音乐理论之关系的核心本质,在其早期历程——起源过程中已明确表现出来。要理解这一关系,就要理解它的知识史背景和制度史背景。从知识史的角度看,人类因生存需要,首先...
关键词:中国古代文论 知识史 中国文学理论 核心本质 大自然 音乐 
中国古代乐论与“气”的美学身份建构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9期101-112,共12页韩伟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中国文论与乐论关系通史研究”(23JZD035);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古代乐论视域下中国美学范畴形成与建构研究”(20BZW031)。
古代乐论对“气”范畴的美学身份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在发生学层面,“气”首先作为一种自然现象存在,由此衍生出阴阳之气和血气。古代乐论通过对“乐”的言说,不仅夯实了自然之气的衍生路径,而且进一步促进了“自然之气—哲学之气—艺...
关键词:乐论 自然之气 乐气 声气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