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映红

作品数:12被引量:29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集美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民俗学非物质文化遗产高甲戏闽台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文学历史地理艺术更多>>
发文期刊:《集美大学学报(哲社版)》《南方论刊》《百色学院学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闽南文化的海洋叙事——以闽南语民间歌谣为视点被引量:4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4期124-129,共6页洪映红 
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FJ2018B120)。
闽南语民间歌谣中“讨海歌”“疍歌”“过番歌”这三个具有鲜明海洋叙事特征的歌谣类型,呈现了闽南地域文化中的海洋面貌,揭示了其中蕴含的海洋文化内涵,即悠远的海洋传统和勇于打拼的海洋精神。历史上的闽南是中国海事活动最活跃的区域...
关键词:讨海歌 疍歌 过番歌 海洋叙事 闽南文化 
高甲戏与闽南乡土社会被引量:2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第5期44-47,共4页洪映红 黄雅君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4BYY048)"闽南农村汉语方言词汇变化研究";省社科规划项目(FJ2015A017)"闽南村落家族文化的当代变迁研究"
作为闽南地区最重要的地方戏种之一,高甲戏在形成发展的历程中,始终根植于闽南乡土社会,兼收并蓄各优秀剧种的精髓,从而得到丰富并发展。高甲戏的戏目内容和表现形态,蕴含着的闽南人的性格特质,以及浓郁的闽南地域民俗文化特点,高甲戏...
关键词:高甲戏 乡土社会 闽南 
闽南海丝文化的历史钩沉——以厦门港为中心的追溯被引量:3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3期1-5,共5页洪映红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4BYY048)
历史上,厦门港凭借独特的地理优势和历史契机,创造了自己的航船和船舶文化等海丝遗产,留下了许许多多璀璨的人文往事。今天,追溯厦门港在海上丝绸之路发挥的枢纽作用和呈现的繁荣历史,不仅见证了港口引领城市走向海洋,融入世界的记忆,...
关键词:海丝文化 厦门港 人文历史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高校学科教育的融合——以民俗学学科为例被引量:2
《百色学院学报》2016年第4期133-136,共4页洪映红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4BYY048);省社科规划项目(FJ2015A017)
文章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高校学科教育融合的可能性与必要性;以民俗学学科为例,揭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高校学科教育融合在理念和实践上的相通性;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高校学科融合的一些具体实践。
关键词:民俗学 高校学科教育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闽南高甲戏的地域性文化特征被引量:2
《南方论刊》2016年第3期76-79,共4页洪映红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4BYY048)
高甲戏是闽南地区主要的地方剧种,它在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始终根植闽南乡土农村,并吸收各优秀剧种的精髓为自己所用,兼收并蓄从而丰富自身。从高甲戏的剧目内容和表演形态中,可见蕴含其中的闽南人的性格特质及闽南地域民俗文化的一些...
关键词:高甲戏 闽南 地域性 文化特征 
闽台饮食习俗管窥
《闽台文化交流》2011年第2期45-49,共5页洪映红 
连横于1921年出版的《台湾通史·风俗志》说:“台湾之人,中国之人也,而又闽、粤之族也。……台湾之馔与闽、粤同,沿海富鱼虾。而近山多麋鹿,故人皆食肉。”类似的史料说明。台湾的饮食习俗与福建是相同和相近的,两者同根同源,源...
关键词:台湾省 饮食习俗 饮食文化 文化内涵 
闽台闽南语民间歌谣探析被引量:5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6-10,共5页洪映红 
闽南语民间歌谣中的"过番歌"和"讨海歌"地域特点鲜明,内容比重较大,是对闽台地域文化的一种揭示和还原。对闽南语民间歌谣的个案探析旨在阐释其诙谐性格,而主要源自于闽南语民间歌谣的闽南语歌曲,则是对闽台闽南语民间歌谣的地域性格再...
关键词:闽南语民间歌谣 地域文化 地域性格 地域文学 
民间立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被引量:6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17-21,共5页洪映红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特殊的文化遗产,怎样切实有效地加以保护,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民间立场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于民间基层社区保护、民间文化空间保护、民间社会保护三个方面。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 民间立场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三个视角被引量:4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68-70,共3页洪映红 
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兴未艾。在今后的工作中,不仅要肯定政府及知识界的巨大作用,还要充分认识到民间社会生存的自然秩序,发挥民间百姓的主体性作用,以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有良好的民间基础,为此,笔者提出民间"基层社区"...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民间 视角 
民俗学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学科价值——以“厦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例被引量:3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期83-86,共4页洪映红 
当前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意义重大。民俗学的学科追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是相通的,民俗学学科理论和实践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民俗学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立场问题在于"基层社区"保护、"文化空间保护"和...
关键词:民俗学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厦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