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玥玮

作品数:8被引量:12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央民族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寺院藏区村落互惠藏传佛教更多>>
发文领域:哲学宗教社会学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发文期刊:《社会学评论》《青海民族研究》《中国比较文学》《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魂山寄忆——藏区神山民族志影片摄制过程中的地境情感、生态审美及心境张力被引量:2
《青海民族研究》2017年第1期40-47,共8页郁丹 王玥玮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环喜马拉雅生态与文化多样性研究>阶段性成果;批准号:15BMZ070
本文以田野叙事来研讨一部民族志电影制作的失败原因,其侧重点是置影片于青海省果洛州阿尼玛卿神山的前期拍摄过程,用意是在于凸显民族志田野元素和结构的复杂性,从而在人类学对表征问题的研讨语境下提出影像和文本应该是平行的、共存...
关键词:影视人类学 电影眼 心境-地境情感 生态审美 
东方主义与主体间性——关于藏传佛教全球化的两个解释范式被引量:1
《民族艺林》2016年第4期11-21,共11页王玥玮 
以东方主义为范式写作的大量批判西藏想象的著作,解构着人们建立的香格里拉神话背后的自我中心主义心态,那么,对这种自我中心主义进行解构之后,如何建立一种更为公正的认识他者的方法呢?主体间性可以成为这种更为公正的认识论,而主体间...
关键词:藏传佛教 西藏想象 新时代运动 
藏传佛教与心理学的互主性实践——分析心理学、超个人心理学与现代藏传佛教被引量:1
《民族艺林》2016年第2期5-17,共13页王玥玮 
藏传佛教的曼荼罗结构,关于"我"的理论以及密宗修行法,对荣格分析心理学的自性理论以及深度心理咨询的方法,产生了深远影响。而藏传佛教的中观派以及藏传佛教密宗对于意识层级的描述,则深刻影响了超个人心理学大师肯·威尔伯建立意识光...
关键词:宗教研究 现代藏传佛教 分析心理学 超个人心理学 
新时代运动与文化治疗——《文学与治疗》及《现代性危机与文化寻根》述评
《中国比较文学》2015年第4期119-126,共8页王玥玮 
早在精神分析作为现代的精神医学——心理学诞生以前很久,文学艺术作为个体和社会的诊疗途径便一直发挥着作用。面对现代性的个体心灵危机与社会冲突,文化的诊断与治疗功能日益凸显。在此方面,"新时代运动"引入文化他者作为西方社会的...
关键词:现代性危机 新时代运动 文化治疗 文化寻根 
礼物交换与佛教经济学——一个西藏“寺院-村落”共同体的互惠与团结被引量:2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3期84-91,共8页王玥玮 
作者参与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藏项目"西藏乡村社会的传统;变迁与承继"(项目编号:XZ103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本文借用莫斯的礼物交换理论以及宗教经济学范式的阐释主义视角,通过对日喀则南木林县牛寺与牛村的互惠共生关系,来说明在藏区社会中,寺院一村落社会形成的彼此依赖的互惠共生关系一直以来是村落社会得以整合和团结的机制。而这种互惠...
关键词:礼物交换 寺院-村落 宗教经济学 互惠共生 
三位藏戏老艺人的故事被引量:1
《西藏艺术研究》2014年第4期58-61,共4页王玥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西藏乡村社会的传统;变迁与承继"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XZ1031
藏戏是西藏日喀则南木林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核心文化产业,拥有辉煌的历史、复兴的努力也有面对现代化的无奈。通过三位藏戏老艺人的故事,我们对南木林藏戏的现状与未来,能够收获某些启示与体验。
关键词:藏戏 南木林 艺人 
论藏传佛教寺院与村落的互惠共生关系——以西藏南木林县艾玛乡牛寺与牛村为例被引量:3
《社会学评论》2014年第5期10-23,共14页苏发祥 王玥玮 
国家社科基金西藏项目"西藏乡村社会的传统;变迁与承继"系列成果(XZ1031)
对西藏日喀则地区南木林县艾玛乡牛村民众的宗教生活及其当地寺院与村落之间关系的人类学田野调查表明,藏传佛教寺院与村落之间是一种互惠共生的关系,即使经历了重大的社会历史变迁,这种互惠关系也依然比较稳定。也许正是这种稳定性,保...
关键词:西藏 寺院 村落 互惠 
我参加历届国际藏学会议的经历被引量:2
《中国藏学》2013年第1期50-55,共6页王尧 王玥玮 
王尧先生代表中国藏学学者参加了七届国际藏学会议,为中外藏学的交流做出了卓越贡献,以下回忆录便是根据2011年5月王先生的口述整理的。我今天把国际藏学会议的历史先说一下吧。国际藏学会议成立的时间是20世纪70年代,成立的原因是当时...
关键词:学会 国际 20世纪70年代 经历 藏学家 匈牙利 回忆录 维也纳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