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祥

作品数:14被引量:8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广西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铭文拓片总集术数艺术特色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更多>>
发文期刊:《文化与传播》《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党政干部参考》《记者观察(上)》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浅议中国古代史学体例及其学术价值
《文化与传播》2015年第5期27-30,共4页刘敬德 刘国祥 
中国古代史学体例是古代史学大厦的理论框架,里面包含了重要的思想学术价值,本文主要是对古代史学体例的建构及所含的学术价值作点探讨。中国古代史学体例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珍珠散落时期"、诞生期、成熟期、巩固与发展期。以司马迁...
关键词:古代史 史学精神 文史合一 
从《周易》的几个发展阶段看其内在哲学思维的一致性
《文化与传播》2015年第2期18-20,共3页刘国祥 
本文通过研究《周易》在先秦、西汉中期的发展状况,发现了《周易》内在的理论思维有很大的一致性,有共同的哲学思辨特征,从而得出《周易》包含深刻的哲学思想的结论。
关键词:《周易》 术数 纳甲 
浅议《奇门遁甲》的时空思维
《文化与传播》2015年第1期49-52,共4页刘国祥 
《奇门遁甲》作为中国古代术数文化的代表之一,由"术"、"理"、"数"有机组合,是中国古典哲学实践化的成果,具有极富时空思维的哲学色彩。本文试图从时间要素和空间存在形式角度对《奇门遁甲》进行探讨,分析四时八节、六十甲子和"八门"、...
关键词:奇门 周易 术数 
越南汉诗与中国古典诗歌关系再探——以《总集》中的七首汉诗为例被引量:1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6期83-87,共5页陈日红 刘国祥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AE071002)
文章对《越南汉喃铭文拓片总集》中的七首汉诗进行了诗歌格律、思想内容、文化语境等方面的详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越南汉诗与中国古典诗歌的关系,即越南汉诗在学习中国古典诗歌的过程中有明显的"民间倾向"。这一研究弥补了"正史...
关键词:《越南汉喃铭文拓片总集》 越南汉诗 中国古典诗歌 民间倾向 
一花开两叶——从《大越史记》和《汉喃铭文》看中越两民族在文明的起源与延续方面的同一性特点
《文化与传播》2014年第2期98-107,共10页刘国祥 
本文从越南两部史料文献分析提出中华文明与越南文明不仅在起源上存在同一性,在文明的延续和发展上,越南古代文明也是承袭中华文明。
关键词:中原文明 越南文明 古代文明 
《越南汉喃铭文拓片总集》述要被引量:1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6期269-273,共5页陈日红 刘国祥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AE071002)
《越南汉喃铭文拓片总集》是一部记录越南北部民族生活史的拓片总集,它的原始材料均为散落在庙宇、村社、神祠等附近的碑铭。它以碑为载体,用汉喃这种越南特殊的文字书写越南北部民族的生活风情,时间跨度从明末一直到二十世纪初,从道德...
关键词:《越南汉喃铭文拓片总集》 碑铭 汉喃 汉文化 
古老的华夏民族为何没有产生史诗
《文化与传播》2013年第5期50-53,共4页刘国祥 佘忠平 
本文主要是对"中国古代没有史诗"这一现象提出学术探讨,文章从三个方面对华夏民族没有史诗提出看法,这三个方面分别是环境、生产方式和文明的断裂。
关键词:文明古国 历史断裂 华夏 
改革命运系于吏治——对古代变法运动中吏治腐败的反思
《党政干部参考》2013年第3期19-20,共2页刘国祥 
思考之一:制度性约束的缺乏,导致各级官吏借变法与民争利 中国古代从西周开始就以农业立国,到秦始皇更是规定“黔首自食其田”的一家一户式的小农经济为基本国策,而小农经济的分散、弱小与官商对土地财富的掠夺则是中国封建社会的...
关键词:吏治腐败 变法 古代 中国封建社会 运动 革命 小农经济 制度性约束 
对秦始皇评价的一点不同看法
《记者观察(上)》2013年第2期112-112,共1页刘国祥 
关于秦始皇的评价,有这样一种观点:他崇尚法家,反对儒家,主张革新,反对复古,是一个对历史进步有重大贡献的“厚今薄古的专家”。笔者在此想谈一点不同的看法。
关键词:记者 新闻写作 新闻采访 新闻报道 
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几点探索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S2期213-214,共2页刘国祥 
该文针对目前大学生队伍的状况,进行了分析、归纳,在此基础上,对如何开展班主任工作,根据实际情况,与时俱进,认清形势,谈了一些浅见。
关键词:班主任 思想工作 与时俱进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