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瑄

作品数:32被引量:64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中国俗文化研究所更多>>
发文主题:袁宏道晚明梅村体明遗民遗民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文献》《文艺研究》《浙江学刊》《文艺评论》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阶层下沉自觉与吴伟业诗史观的庶民化
《文学遗产》2025年第1期131-141,共11页李瑄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晚明清初华严宗文学文献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22AZW014)阶段性成果。
吴伟业被视为清初“诗史”的代表作家,但其“诗史”论述强调士庶阶层融合的独特维度,却一直没有引起学界重视。他以士大夫“一遁而入于野夫游女之群,相与一唱三叹”之诗为“诗史”,表现出从下层视角理解历史兴亡的新动向。这一思想产生...
关键词:诗史 吴伟业 梅村体 社会阶层 清初 
僧诗总集与晚明清初的丛林习诗热潮——以稀见文献《珠林风雅》为典型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5期107-115,213,214,共11页李瑄 
四川大学“从0到1”创新研究项目“晚明清初佛教宗派与文学文献整理研究”(2023CX07)。
《珠林风雅》是晚明清初僧诗风气高涨的产物,也是古典诗歌总集编印高潮时期的典型样本。它生动地反映了诗歌从个别精英僧人的专利,到清初发展为一般文化僧都能够参与的文学活动。这是明清之际诗学家徐增编选的僧诗总集,以寺院为中心,选...
关键词:晚明清初 僧诗总集 《珠林风雅》 徐增 晦山戒显 
论清初遗民僧的“至情”与“疑情”被引量:1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1期37-47,共11页李瑄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晚明清初华严宗文学文献整理与研究”(22AZW014)。
中国诗歌史上反对“温柔敦厚”诗教的言论不多,明清易代之际却出现了突破情感规范的“至情”思潮,遗民僧在其中最为激进。他们要求诗歌有强大的感情力量,既与儒者遗民不同,更与传统僧诗大异。究其原因,遗民僧以入世济众为宏愿,将人世悲...
关键词:遗民僧 僧诗 觉浪道盛 诗教 怨怒 
“遗民僧”的概念辨析、身份界定与研究展望被引量:3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3期93-100,共8页李瑄 张菡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明清释家别集整理与研究”(编号:20&ZD269)。
清初文献多见“遗民逃禅”“浮屠遗民”之说,表明“遗民僧”的特殊属性已受到广泛关注,但彼时尚未被作为一种新的群体类型进行区分。陈垣《清初僧诤记》首次以“遗民僧”称名这一群体,意涵明确。不过,“遗民僧”除应满足于“遗民立场”...
关键词:清初 遗民 遗民僧 陈垣 《清初僧诤记》 
罗宗强先生文学思想史研究的通与变——以《明代文学思想史》为中心被引量:2
《文学与文化》2020年第3期12-19,共8页李瑄 
“求真”精神穿于宗强先生的系列文学思想史撰著,使它们各自呈现不同面貌。撰写《明代文学思想史》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文献量巨大。宗强先生以求真精神直面海量文献,通过对文学思潮风貌变化的整体观照,超越了旧有文学史、文学批评史的叙...
关键词:文学思想研究 罗宗强 《明代文学思想史》 
《楞严经》与竟陵派文学思想的指归被引量:4
《文艺研究》2019年第8期64-70,共7页李瑄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研究项目“晚明清初佛教与文学思想研究”(批准号:SKQX201506);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易代之际文学思想研究”(批准号:14ZDB073)成果
佛教在晚明士林甚为流行,性灵文学思潮即是文人习佛的产物。竟陵派在明末清初影响很大,其佛学却向来为研究者轻视。钟惺标举"古人精神"以救晚明诗坛公安派矫枉与复古派因袭的双重流弊,实根柢于《楞严经》及如来藏思想。如来藏即众生本...
关键词:《楞严经》 文学思想 竟陵派 指归 明末清初 文学思潮 独立意志 理想状态 
晚明居士佛教研究的意义与前景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9年第1期78-86,共9页李瑄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清初遗民僧群体心态与文学思想研究"(14BZW069)的阶段性成果
晚明是中国居士佛教最繁荣的时期,晚明居士佛教研究在明代宗教史、思想史、社会史、文学史等多个领域均具有重要意义。自居士开始成为独立研究对象,其突破性成果更多产生于思想史和社会史领域。思想史上,居士是晚明佛儒交涉大背景中的...
关键词:晚明居士佛教 佛教学术史 晚明佛教文献 释圣严 
禅宗“机锋”与钟惺诗的标新被引量:4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2期44-54,共11页李瑄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易代之际文学思想研究"(14ZDB073)
竟陵派诗歌虽一问世就备受恶评,却在当时诗坛迅速流行。其所以广为接受,善于推陈出新当为重要原因。考察钟惺诗的创新思路,可见禅宗"机锋"影响。机锋即通过不符常规、乃至不合逻辑的方式打破日常思维局限,刺激人们去感知事物的"本来面目...
关键词:钟惺 机锋 以俗为雅 《楞严经》 
吴梅村佚作与明清文学研究中佛教文献的利用被引量:1
《文献》2017年第6期161-168,共8页李瑄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易代之际文学思想研究"(14ZDB073)阶段性研究成果
吴梅村诗文辑佚成果可观,但还有未开拓的盲区。现有辑佚成果来源文献类型很广,包括诗文选集、诗话、地方志、尺牍书札集、族谱、文人笔记、文人私撰史书、道观志、存世书画墨迹等,然而佛教文献却一直未进入研究者视野。从目前习见的佛...
关键词:吴梅村 辑佚 佛教文献 明清文学文献 
锤惺的佛教生活及其佚诗三首被引量:1
《中国诗歌研究》2017年第1期111-120,共10页李瑄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清初遗民僧群体心态与文学思想研究”(14BZW069)阶段性成果
锺惺晚明竞陵派主将,也是清初彭际清所编《居士传》收录的对象。他二十余岁开始修禅悦,后来影响到不少家庭成员成为佛教信徒。他的佛教修行包括虔信与学理两个方面,主要取向是禅净双修,在儒、佛之间持调和立场。其文集中留下不少募...
关键词:锺惺 《楞严经如说》 锺惺佚诗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