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霞平

作品数:77被引量:200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艺术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清代艺术设计文化创意产业皇家高校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艺术轻工技术与工程历史地理更多>>
发文期刊:《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文教资料》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从咸丰四年《穿戴档》看清代皇帝服饰场用
《服装设计师》2025年第2期28-33,共6页孙婉滢 束霞平 
国家社科艺术学项目《清代皇家仪仗用具研究》(21BG106)。
本文以咸丰四年《穿戴档》为研究文本,对咸丰皇帝在不同场景下服饰的使用和更换情况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总结出清代皇帝服饰更换的规律和特点,并探讨这种服饰制度的成因。
关键词:《穿戴档》 清代 皇帝服饰 冠服制度 
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文化遗产保护价值阐释与实施路径研究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1期92-101,共10页张蓓蓓 林鹏飞 束霞平 
苏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青年跨学科研究团队资助项目“中国古代服饰的数字孪生”;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清代皇家仪仗用具研究”(21BG106);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17—18世纪江南与宫廷衣物织造技艺互动研究”(24YJC760007)的阶段性成果。
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历史见证,激发了民众的文化归属感和民族的共同体意识,在地域认同和国家认同的建构中产生了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作为文化遗产保护的新兴力量,数字孪生技术不仅可以为文化遗产的保护方式带来重大改变,而且还能为...
关键词:数字孪生技术 文化遗产保护 价值阐释 实施路径 
专题序言
《工业工程设计》2024年第5期I0005-I0006,共2页束霞平 
地域文化资源作为区别于自然资源的一种特殊的资源,是一种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相交融的文化资源,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和利用价值。时代的发展意味着地域文化资源在当代必然要发生转化,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在数字时代背景下,数字经济和...
关键词:地域文化资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创意设计 新业态 文创设计 数字技术发展 创新与突破 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传统纹样在服饰设计中的数字化创新应用研究——以宋锦天华锦纹样为例被引量:1
《工业工程设计》2024年第5期37-48,共12页扈冰玉 束霞平 
近年来我国传统文化受到的关注度持续上升,“国潮风”兴起,传统纹样的创新应用成为时下热点。以宋锦天华锦纹样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查阅和专家访谈等方式,从图像学和类型学角度对天华锦纹样的构成元素、骨架结构、色彩搭配等艺术特征进...
关键词:宋锦天华锦 传统纹样 服饰设计 数字化 创新应用 
一种政治权威视觉符号:图像中的清代皇家仪仗用具陈列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4年第3期69-74,共6页束霞平 
国家社科艺术学项目“清代皇家仪仗用具研究”,21BG106。
在中国古代社会,皇家仪仗用具有极为特殊的功能,它是封建统治阶级用于区分尊卑,巩固等级制度,以维持其专制统治的一种手段。皇家仪仗用具作为一种政治权威视觉符号和物质载体,其使用被视为巩固皇权之术。作为集大成的清代皇家仪仗用具...
关键词:清代 皇家仪仗用具 陈设 出行 
基于文化转译理念下甪直水乡妇女服饰的数字文创设计路径被引量:1
《工业工程设计》2024年第4期55-62,共8页张静 束霞平 
国家社科艺术学项目(21BG106)。
以甪直水乡妇女服饰为切入点,将地域文化与数字化技术融合,产出具有传承价值和创新性的数字文创产品,以此探索传统地域文化的活化路径。通过实地调研、文献查阅和专家访谈等方式,深入挖掘服饰文化的深层内涵和潜在价值;接着运用文化转...
关键词:文化转译 数字文创 甪直水乡妇女服饰 文化IP 
经丝数量规范下明清纱罗的织造技艺复原研究
《艺术设计研究》2024年第3期71-78,共8页常卓 束霞平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一般项目“清代皇家仪仗用具研究”(项目编号:21BG106);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一般项目“多元融合的中国古代妇女服饰研究(秦汉至清)”(项目编号:20BG119)的阶段性成果。
由于织造设备的转变,明清时期绞经织物结构中的无固定绞组销声匿迹,固定绞组占据主流,纱罗成为固定绞组二经绞织物的专称,并形成了标准化的经丝数量。经丝数量标准是对大量生产经验的提炼和总结,为纱罗质量与产量的提升提供了保障。在...
关键词:经丝数量 纱罗 织造技艺 复原研究 
基于妈祖文物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播路径研究被引量:1
《闽台文化研究》2024年第2期57-63,共7页张蓓蓓 张晨暄 束霞平 
国家社科艺术学项目:“多元融合的中国古代妇女服饰研究(秦汉至清)”(20BG119)。
妈祖信俗是全球范围内影响力最大的民间信仰,妈祖文物作为妈祖信俗的物质遗存,是妈祖文化在长期发展中形成的历史积淀,也是妈祖文化演变的历史物证。将妈祖文物置于现代化语境中,深入挖掘其文化属性,通过挖掘与整合妈祖文物保护资料,构...
关键词:妈祖文物 数字化 保护路径 
两汉甲胄服饰的交融、演进与发展——基于文物信息的甲胄数字可视档案建构路径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3期35-46,共12页刘晏祯 束霞平 张蓓蓓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多元融合的中国古代妇女服饰研究(秦汉至清)”(20BG119);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清代皇家仪仗用具研究”(21BG106)阶段性成果。
汉代甲胄体现着汉代高超的社会生产技术。在已被发掘的汉代甲胄文物中,西汉时期的铁质甲胄文物极具典型性。目前,西汉甲胄文物面临残损严重、难以保存等现状,而对该文物进行信息可视化数字档案建设则是记录、保存、研究汉代甲胄文物合...
关键词:数字档案 信息可视化 汉代甲胄 汉代军戎服饰 汉代兵器 
17—18世纪中国衣物织造技艺中的“内廷恭造之式”
《形象史学》2023年第4期64-80,共17页常卓 张蓓蓓 束霞平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多元融合的中国古代妇女服饰研究(秦汉至清)”(项目编号:20BG119);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清代皇家仪仗用具研究”(项目编号:21BG106)资助。
“乃织造一事,各有法式”1。在衣物织造技艺范畴内,“式”可以理解为织造规范与法则及其外在视觉表现。“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式”作为规范、法则的抽象概念,自然被“知者”发现并有意识地加以利用,使形而下的“物”和造物活动逐渐...
关键词:视觉表现 知者 织造技艺 内廷 文化内涵 造物活动 抽象概念 形而下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