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俊才

作品数:17被引量:18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丽水学院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传记理论诗歌传记传记文学新史学更多>>
发文领域:历史地理文学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发文期刊:《北方论丛》《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文学遗产》《文史知识》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陆游与“近幸”姜特立交往中的若干问题
《浙江社会科学》2013年第1期128-135,159-160,共10页杨俊才 
姜特立名列《宋史·佞幸传》,与陆游同龄,两人因韩元吉而相识,之后一直保持良好关系。两人交往中留下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如:姜特立以近幸弄权之罪被逐出京城时,陆游作诗相送,并以"君似襄阳孟浩然"许之;在权臣韩侂胄柄国时期,两人分别...
关键词:陆游 姜特立 交往 近幸 韩侂胄 
哥窑咏
《丽水学院学报》2012年第B03期10-10,共1页杨俊才 
昆柱倾颓寒玉碎, 天河破冻薄冰摧。 金丝铁线难描画, 球聚珠攒不可回。 日月精魂透炉火, 山川相助夺头魁。 章生兄弟两争胜, 妙处哥窑费世猜。
关键词:诗歌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哥窑咏》 
“反骨”溯源被引量:1
《文史知识》2010年第7期76-79,共4页雷艳萍 杨俊才 
《三国演义》中的蜀汉大将魏延可谓智勇兼备。他曾向诸葛亮进献子午谷之谋,主张兵出子午谷,直捣长安,给曹魏一个措手不及。后来司马懿的一席话证明魏延的建议是极富战略价值的:“诸葛亮平生谨慎,未敢造次行事。若是吾用兵,先从子...
关键词:《三国演义》 子午谷 诸葛亮 司马懿 魏延 长安 大将 蜀汉 
南宋诗人姜特立考论被引量:5
《文学遗产》2009年第4期71-80,共10页杨俊才 
本文重新梳理了姜特立的生平,认为他被打入佞幸,是孝宗朝反佞斗争的延续。姜特立的诗歌多抒闲适之趣,不事雕琢,平淡自然,颇受时论好评。但他宣扬知足保和,缺乏高情逸怀,影响了其诗歌成就。
关键词:姜特立 生平 佞幸 诗歌 
浅谈古代文学课外作业改革被引量:2
《丽水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95-98,共4页杨俊才 
古代文学是高校中文系学生最基础的主干课程之一,但进入21世纪以后,学生逾来逾失去阅读古代文学作品的耐心与兴趣,相应地,学生完成的课外作业也是差强人意。出现这种现象其主要责任不在学生,而在于教师。作为大学教师,应该与时俱进,不...
关键词:古代文学 课外作业 改革 
关于姜特立在《朱熹的历史世界》中的定位问题——与余英时先生商榷被引量:1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126-134,共9页杨俊才 
余英时在《朱熹的历史世界》中认为,孝宗末年出现了官僚集团与理学集团,在两大集团斗争中,姜特立代表新皇权,充当了官僚集团与光宗新皇权之间的桥梁,是职业官僚派的幕后主持人。为此,余氏试图证明与姜特立有唱和的黄正言就是攻伪学甚力...
关键词:理学集团 官僚集团 姜特立 定位 
刘基文集中的张良、诸葛亮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4期84-85,共2页杨俊才 
张良、诸葛亮、刘基号称“三大军师”。对“三大军师”高下的比较一直是后人感兴趣的一大话题。刘基本人对另外二位军师也曾发表过看法,也曾有意识地把自己与二位前贤放在一起品评。就刘基所留下的作品而言,主要从三个方面提到了张良、...
关键词:刘基 品评 张良 诸葛亮 
魏延被杀的性格因素探析被引量:1
《甘肃社会科学》2004年第2期75-77,49,共4页杨俊才 
蜀汉大将魏延出生入死 ,东征西战 ,最终却被杨仪所斩。魏延的悲剧是其“矜高”的性格 ,与杨仪“狷狭”的性格、诸葛亮“谨慎”的性格相互冲突所导致的必然结果。假使魏延与蔺相如同朝 ,其悲剧应该能够避免。
关键词:魏延 杨仪 诸葛亮 性格 冲突 悲剧 
过渡时代的传记——论梁启超的西方名人传记
《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第6期78-82,共5页杨俊才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放眼世界,大量替近代西方名人立传的人物。梁氏为西方名人立传的目的十分明确,那就是他们的革命实践值得国人借鉴,他们的革命精神值得国人效法。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在创作上梁氏极大地突破了古代传记的传统,...
关键词:梁启超 传记 西方名人 中国 近代史 说话艺术 艺术风格 
简论古代散文与其他文学样式的相互影响
《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第6期54-56,共3页杨俊才 
探讨了古代散文与古代诗歌、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之间的相互影响 ,认为这种探讨有利于人们更好地把握文学发展的内在规律 。
关键词:古代散文 文学样式 影响 诗歌 小说 戏剧 情节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