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燕

作品数:26被引量:36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星海音乐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广东汉乐柯达伊客家音乐弥撒曲音乐更多>>
发文领域:艺术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发文期刊:《中国音乐》《粤海风》《天津音乐学院学报》《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新中国成立以来广东汉乐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24年第3期45-54,90,共11页黄燕 
201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新中国器乐乐种传承发展研究”(编号:19ZD16)研究成果之一。
新中国成立以来,广东汉乐传承、发展的总体情况良好,主要表现在:形成“大埔—珠三角”双核中心的地域分布;“民间派”与“学院派”并行、交叉的传承方式;“国家在场”的引导与民间汉乐外向性活动特征并存;表演性与展示性的社会功能得以...
关键词:新中国 中国传统器乐乐种 广东汉乐 传承与变迁 
客家族群“新迁移”背景下非遗文化的“传统—现代”转型——以珠三角广东汉乐的在地化为例被引量:1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24年第3期85-97,共13页黄燕 
2021年度广东高校重点建设学科科研能力提升项目“‘海上丝绸之路’视阈下的岭南音乐文化研究”(项目编号:2021ZDJS010)。
与大埔县源发地的广东汉乐相比,珠三角广东汉乐在乐器组合、人员构成、活动特征、社会功能、乐曲选择、音乐风格等方面既有传承也有创新。珠三角广东汉乐的在地化与客家族群性格、国家在场等因素紧密关联,这对广东汉乐的传承与发展既是...
关键词:客家族群 “新迁移” 广东汉乐 在地化 族群性格 国家在场 
当代客家音乐创作述评
《粤海风》2024年第3期4-12,共9页袁海艺 黄燕 
2021年度广东高校重点建设学科科研能力提升项目“海上丝绸之路视域下的岭南音乐文化研究”(项目编号:2021ZDJS010)阶段性成果。
当代客家音乐创作是中国当代音乐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当代客家音乐创作的发展历程、作品概况、艺术特征、存在问题以及未来发展等进行了分析与评价。文章认为,当代客家音乐创作以“创新与多元”为核心,七十多年来的当代客家音乐...
关键词:中国当代音乐 客家音乐创作 创新与多元 个性化 
发扬民间艺术家优良传统 推动岭南音乐高质量发展——纪念广东汉乐名家李德礼先生
《岭南音乐》2023年第6期16-21,共6页黄燕 
2021年度广东高校重点建设学科科研能力提升项目“海上丝绸之路视阈下的岭南音乐文化研究”(项目编号:2021ZDJS010)阶段性成果。
提起李德礼先生,凡是客家文化的研究者或是爱好者对其都不陌生。尤其他在广东汉乐的传播、传承与研究方面所作的成就和贡献是有口皆碑。近年来,笔者在参加广东汉乐的多次田野调研工作中,以及查阅梳理相关文献资料的过程中,也都深深感受...
关键词:民间艺术家 广东汉乐 岭南音乐 客家文化 文献资料 田野调研 李德 优良传统 
日久古韵鸣五湖 岁深华夏连四海——广东汉乐海外传播研究的文献回顾与思考
《粤海风》2023年第4期41-49,共9页李炜渝 黄燕 
2021年度广东高校重点建设学科科研能力提升项目“海上丝绸之路”视阈下的岭南音乐文化研究(项目编号:2021ZDJS010)阶段性成果。
“一带一路”视野下,中国传统音乐海外传播研究成为学界焦点。以广东汉乐为代表的客家音乐随着客家族群的迁徙亦传播于世界各国,成为多国共享的地域性国际音乐形式,引发了海内外学者的关注和研究。文章对20世纪30年代以来有关广东汉乐...
关键词:中国传统音乐 广东汉乐 海外传播 “一带一路” 回顾与思考 
消弥的边界:20世纪台湾歌曲中的“离散”情结与家国想象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21年第3期82-87,共6页陈超 黄燕 
2018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20世纪台港‘离散之歌’的审美变迁与诗性品格研究”(18YJC760004)。
20世纪的台湾音乐有着深刻的政治历史印记,日本殖民统治、国民党迁台等历史境遇造就了它具有独特的“离散”情结。结合20世纪的台湾历史和社会发展状况,分析其不同时期歌曲中存在的家国想象和乡愁吟唱,审视其中的“政治化与个体性的消...
关键词:台湾歌曲 离散 家国想象 
游走在“丝竹”与“弦索”间——广东汉乐乐器组合的历史流变考被引量:3
《中国音乐》2021年第2期76-84,123,共10页黄燕 
2017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20世纪以来广东汉乐传承与变迁的历史人类学阐释”(项目编号:17YJC760023)的阶段成果。
广东汉乐历史悠久,乐器组合呈现出多样形式。历史上,它以古筝为领奏的丝竹清乐组合在大埔民间的文人雅士间"弦诵不绝"。20世纪30年代,在"国乐改良"的环境下,伴随汉剧伴奏乐器头弦的改革与定型,广东汉乐步入以头弦为领奏的弦索乐组合发...
关键词:广东汉乐 乐器组合 丝竹乐 弦索乐 历史变迁 
20世纪30年代广东汉乐在粤、沪两地的传播、发展——以何育斋与广东汉乐的关系为视点被引量:3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9年第4期129-138,共10页黄燕 
2017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20世纪以来广东汉乐传承与变迁的历史人类学阐释》,项目编号:17YJC760023的阶段性成果;2016年度广东省教育厅特色创新类项目《历史地阐释——明代以来广东汉乐的传承与变迁研究》,项目编号:2016GXJK078的阶段性成果
广东汉乐是主要流传于粤东客家地区的民间器乐艺术。何育斋是汉乐历史发展过程中极具代表性的人物。20世纪30年代,他在粤、沪两地组建客家乐社、改良乐器、搜集乐谱以及演出交流等,不仅为广东汉乐的成型提供了人才基础、曲目储备和乐社...
关键词:民族器乐 广东汉乐 何育斋 潮梅音乐社 逸响社 
乐种族乎? 乐种也——由“首届中国汉乐(十番音乐)大赛”引发的乐种定位思考被引量:5
《人民音乐》2019年第6期50-53,共4页郭小刚 黄燕 
2017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20世纪以来广东汉乐传承与变迁的历史人类学阐释”,项目批准号:17YJC760023
缘起:一场民间自发组织的大规模比赛2018年9月29日—10月1日,"首届中国汉乐(十番音乐)大赛"在福建上杭县举行。大赛由民间自发组织,自筹经费,比赛得到了福建上杭县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的支持。闽粤赣三省客家族群共有49支民间乐队报名,...
关键词:定位思考 大赛 音乐 汉乐 中国 乐种 种族 新闻出版局 
广东汉乐丝弦乐的乐器组合与演奏风格被引量:2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9年第2期90-101,共12页黄燕 
2017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20世纪以来广东汉乐传承与变迁的历史人类学阐释"(17YJC760023);2016年度广东省教育厅特色创新类项目"历史地阐释--明代以来广东汉乐的传承与变迁研究"(2016GXJK078)
广东汉乐是岭南地区民间器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汉乐丝弦乐具有深厚的民众基础和社会影响力,在乐队编制构成、乐器性能与演奏风格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丰富而有益的艺术经验与表现体系。文章通过文献阅读和田野调查,对汉乐丝弦乐的乐...
关键词:岭南文化 广东汉乐 乐器组合 演奏风格 传承发展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