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宝香

作品数:22被引量:13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西京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白鹿原》改写反叛欲望影视化更多>>
发文领域:艺术文学历史地理语言文字更多>>
发文期刊:《安阳师范学院学报》《新闻知识》《兰台世界(下旬)》《电影文学》更多>>
所获基金: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西安社会科学规划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大学语文课程思政方法探析
《大众文艺(学术版)》2022年第11期164-166,共3页姚宝香 
西京学院首批课程思政示范课项目“大学语文”课程思政(SZSFK202124)成果之一。
近年来在国家课程思政的大背景下,高校普遍展开了各类课程的思政改革,大学语文作为一门人文性较强的课程,在课程思政改革的过程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具体的实践中运用模块教学有针对性地选择篇目,利用雨课堂实现线上线下教学的有机融...
关键词:课程思政 模块教学 线上线下 
论陈彦小说在影视化传播中的“柔性”改写
《大众文艺(学术版)》2021年第18期30-31,共2页姚宝香 
西安市社科基金项目“陈彦戏剧、小说与影视传播研究”(2021WL108)成果之一。
陈彦的小说《西京故事》《装台》均已被改编成了电视剧,两部作品孰优孰劣观众自有判断,将原著与电视剧进行对比后不难发现两部作品都存在"柔性"改写。《西京故事》走的是一条都市情感剧与创业路子,仅仅取了一个故事的核,情节和人物形象...
关键词:柔性改写 《装台》 《西京故事》 
《喜剧》:多重矛盾冲突下的异化表达与泛娱乐化批判被引量:2
《大众文艺(学术版)》2021年第14期38-39,共2页姚宝香 
西安市社科基金项目“陈彦戏剧、小说与影视传播研究”(2021WL108)成果之一。
《喜剧》是陈彦2021年的新书,小说讲述了丑角演员贺少天、贺加贝、贺火炬父子三人在丑角艺术上的不同追求与人生走向,诠释着不同经济实力与文化空间场域下民众的审美、审丑差异,思考着艺术从业者在资本以及泛娱乐化背景下的异化与坚守,...
关键词:异化 泛娱乐化 潘金莲式的母题 
论对外汉语中谚语教学的易操作性
《新丝路(下旬)》2021年第4期0222-0222,共1页潘玉洁 李宜岭 王子钰 段茹玉 马珂 姚宝香 
2020年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对外汉语日常用语网络教学平台(”项目编号:X202012715059),该论文《论对外汉语中谚 语教学的易操作性》为该项目成果之一。
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不断发展给予了外国人更多的学习汉语的机会。在广袤的对外汉语教学中,谚语作为中国人常用的日常用语,及其容易被忽略,虽被忽略,但不能否定其适用性。中国传统的交际文化、耕种文化等都蕴含在了传承数千年的中华谚语...
关键词:谚语 日常用语 对外汉语 
《塬上》:生态背后的底层生存困境被引量:1
《电影文学》2019年第19期117-119,共3页姚宝香 
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从小说到影视——当代陕西作家作品的影视改编研究”(项目编号:2015J030)成果之一
电影《塬上》曾荣获第39届莫斯科国际电影节最高奖项--圣乔治金奖,该片以回乡记者康文报道国宝朱鹮为主线,讲述了生存于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所经历的过往与伤痛,在环保与发展、金钱与生命的矛盾之中,折射出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下的社会现实。...
关键词:生态 底层身份 情感矛盾 生存困境 
电影《白鹿原》中的视听符号解读被引量:1
《电影文学》2019年第13期109-111,共3页姚宝香 
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从小说到影视——当代陕西作家作品的影视改编研究”(项目编号:2015J030)的成果之一;院级科研项目“《白鹿原》及其影视民俗文化产业研究”(项目编号:XJ170109)的成果之一
电影《白鹿原》在尊重原著精神的旨意上,通过一系列的视听符号营造出了丰富而又饱含诗意的感觉,可谓是匠心独具。影片中多次出现的麦田、牌坊与祠堂、天空与戏楼、面和戏曲,不仅象征着叙事的农民立场与自然之性、反映着宗法与人性的对峙...
关键词:符号 麦田 自然人性 精神内核 
从《荆州杀》到《影》的人物形象解读
《新闻知识》2019年第4期40-43,共4页姚宝香 
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从小说到影视--当代陕西作家作品的影视改编研究"(2015J030)的成果之一
电影《影》一经播出,其用水墨色彩演绎人性的黑白灰状态就被津津乐道,本文将小说《荆州杀》与《影》进行对比研究,指出《影》弃原著的同仇敌忾而选择"窝里斗"的叙事模式,进而从文化心理学、精神分析等角度解读影片中的不同人物形象及其...
关键词:窝里斗 五伦 好意优先型 需要 自我 
剧版《白鹿原》中的女性形象改编分析被引量:1
《电影世界》2018年第11期36-41,共6页姚宝香 
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从小说到影视--当代陕西作家作品的影视改编研究”(项目编号:2015J030)的成果之一。
电视剧《白鹿原》在将经典重现这件事上确实是功不可没,但是在剧情发展以及人物形象及命运塑造等方面则背离原著较大,比如白嘉轩的形象就存在人为“高大全”的现象,原著中的女性人物尤其是田小娥、白灵、白孝文媳妇、鹿冷氏等形象在多...
关键词:《白鹿原》 女性形象 改编 人物形象 女性人物 价值判断 人物命运 电视剧 
《芳华》:美化与批判的迷雾式两全
《新闻知识》2018年第8期46-49,共4页姚宝香 
电影《芳华》上映后引起各方热议,褒贬不一,本文通过对电影有意味的形式、细节的暗示、情感命运的美化式处理、集体恶的缺席化处理等问题的解读阐释,指出电影在美化与批判之间的两全处理,既完成了对小说文本实际的还原性认识实然性认同...
关键词:芳华 有意味的形式 美化 批判 
《嘉年华》:性隐喻下的社会现实叩问
《电影文学》2018年第9期117-119,共3页姚宝香 
电影《嘉年华》取材于社会现实,导演文晏经过艺术化的处理给观众讲述了两名小学少女被性侵的事件,在这个事件里导演通过性隐喻的方式将不同的女性生命个体推送到观众面前,揭示了女性在男性下半身审美心理之下的伤痛,以及不同角色在不同...
关键词:性隐喻 事件 行动元 六度分离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