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奎军

作品数:12被引量:15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更多>>
发文主题:笔下精神气质汪曾祺年龄叙事时间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更多>>
发文期刊:《文学界(理论版)》《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楚雄师范学院学报》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刘半农新诗理论及其当下意义
《淄博师专学报》2013年第1期59-61,78,共4页王奎军 陈霞 
刘半农的诗歌理论不多,但却有着其独特的作用。他提出了"真"的诗歌理论,即是诗歌精神之真、诗歌内容之真、诗歌语言之真;此外,在诗歌的形式建设方面,他提出了破坏旧韵重造新韵和增多诗体的主张。这些理论对于当时新诗的健康发展做出了...
关键词: 重造新韵 增多诗体 
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颂莲悲剧形象刻画手法论析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第10期17-20,共4页王奎军 陈霞 
在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中,导演张艺谋通过对悲剧环境的刻画:无处不在的红灯笼,史前时间和孤独的陈府,悲剧场景的轮回,符号化的男权,从而描绘了颂莲所生活的悲剧的外部客观环境,用环境烘托出颂莲命运的悲剧性。此外,导演还赋予了颂莲...
关键词:悲剧环境 受害者 施害者 双重身份 悲剧典型 
沈从文笔下的水和汪曾祺笔下的水之异同
《西安外事学院学报》2012年第4期37-40,共4页王奎军 陈霞 
沈从文和汪曾祺是师生关系,同时他们也都是擅长描写水的名家。但是由于地域的影响、作家写作时的年龄及精神状态的不同、作家精神气质的差异等方面的原因,他们笔下的水有着明显的不同。具体表现为沈从文多描写河水,他笔下的水是动的...
关键词: 地域 年龄 精神气质   
徐志摩诗歌的爱、自由、美主题探究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41-45,共5页王奎军 
徐志摩是新月派重要诗人,在诗歌的形式方面,他和闻一多一起提倡新诗的格律,为我国新诗的健康成长作出了较大的贡献。徐志摩一生追求单纯的信仰:爱、美、自由。因此,爱、美、自由也成了他诗歌中反复咏唱的主题,这是他诗歌内容和其他诗人...
关键词:徐志摩   自由 诗歌主题 
沈从文笔下的水和汪曾祺笔下的水之异同被引量:2
《枣庄学院学报》2012年第3期48-50,共3页王奎军 陈霞 
沈从文和汪曾祺是师生关系,同时他们也都是擅长描写水的名家。但是由于地域的影响,作家写作时的年龄及精神状态的不同,作家精神气质的差异等方面的原因,他们笔下的水有着明显的不同。具体表现为沈从文多描写河水,他笔下的水是动的;而汪...
关键词:地域 年龄 精神气质   
《边城》结尾艺术论析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131-133,共3页王奎军 
《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品,其所达的艺术高度人所共知。结合一些西方叙事理论,并和中外其他作家的小说加以对照比较,同时借用中国古代绘画上的空白理论和莱辛的造型艺术理论,着重从打破故事的一般模式、空白艺术、艺术失衡的张力三个...
关键词:结尾的艺术 打破故事的一般模式 空白艺术 艺术失衡的张力 
从《菜园》看沈从文中短篇小说的艺术风格被引量: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6期66-70,共5页王奎军 
沈从文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重要且多产的作家,他在小说和散文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他的中短篇小说尤其出色。《菜园》作为沈从文创作成熟时期的作品,充分体现了他短篇小说的艺术风格:抒情的环境描写;象征手法的运用;简约的文字描...
关键词:沈从文 短篇小说 冰山风格 环境描写 象征手法 
汪曾祺小说中的地方(高邮)民俗文化被引量:3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期20-21,31,共3页王奎军 
汪曾祺的很多小说执着地表现了他的家乡高邮,描写了高邮的许多民俗文化,使其小说充满了浓浓的民俗文化韵味。文章力图从他对民间习俗、民间艺人、民间美食、民间作坊的描写来分析他小说中的地方民俗文化。
关键词:高邮 地方民俗文化 民间习俗 民间艺人 民间美食 民间作坊 
从留学生的跨专业现象看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文学的启蒙作用
《文学界(理论版)》2011年第4期128-129,共2页王奎军 
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最深刻的变革,在这次伟大的变革中,中国的民众受到了启蒙。启蒙思想家所宣扬的启蒙思想在这次运动中固然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是,文学所扮演的启蒙作用也不容小视。本文从中国近代留学生跨专业这一特殊现象来看...
关键词:留学生 跨专业 文学 启蒙作用 
论文本的意义被引量:9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5期27-35,共9页王奎军 
如何确定文本的意义 ,是文论史上的一个一直在探讨的问题。持无意义观者认为 ,言不及义 ,语言是思想的糟粕 ,不能反映真理 ;客观主义文论认为 ,在文本中 ,存在着或隐藏着一些固定的意义 ,等待着我们去发掘 ;当代阐释学认为 ,文本的意义...
关键词:客观主义文论 文本 意义虚无理论 新批评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