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杰

作品数:34被引量:217H指数:10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牧草圆叶决明茶园土壤套种更多>>
发文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发文期刊:《草业科学》《亚热带水土保持》《水土保持应用技术》《中国农业大学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福建省“稻萍鱼”模式推广潜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被引量:1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24年第3期217-227,共11页李振武 杨有泉 詹杰 应朝阳 
国家绿肥产业技术体系(CARS-22);福建省省属公益类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专项(2020R1021001);福建省人民政府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高质量发展超越“5511”协同创新工程(XTCXGC2021010)。
为评估“稻萍鱼”模式在福建省稻区的推广潜力,以“稻萍鱼”模式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分析法、理论分析法、德尔菲法和界值法,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2个维度构建福建省“稻萍鱼”模式推广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变异系...
关键词:“稻萍鱼”模式 推广潜力 评价指标体系 德尔菲法 层次分析法 
单季稻红萍绿肥还田的节肥增产效应被引量:5
《福建农业学报》2022年第7期954-960,共7页邓素芳 詹杰 杨燕秋 郑慧芬 应朝阳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对外合作项目(DWHZ2021-08);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1J01469);国家绿肥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CARS-22);福建省农业种质资源创新专项(ZZZYCXZX202206)。
【目的】开展红萍还田替代不同数量化肥对后茬水稻生长和稻田土壤的影响研究,明确水生绿肥红萍对单季稻的化肥减施效应。【方法】试验设计了3个减肥水平(氮钾肥减20%、40%、60%),比较了30 t·hm^(−2)红萍还田替代不同数量氮钾化肥对后...
关键词:绿肥 红萍 还田 减肥 培肥 
基于NB-IoT的茶园生态环境监测系统设计被引量:3
《农业技术与装备》2022年第1期41-43,46,共4页李兆雄 刘晖 詹杰 杨有泉 
福建省科学技术厅省属公益类科研专项项目“基于NB-IOT的福建茶园生态环境监测系统研究”(2019R1021-3)。
分析茶园大气和土壤温湿度等生态环境因子对茶树生长的影响,设计制作了一种适用于福建山区的茶园生态环境监测系统。该系统由STM32系列MCU通过外接传感器获取各种茶园生态环境因子,并将定时监测所获数据通过基于NB-IoT的通讯模组传送到...
关键词:NB-IoT STM32 传感器 定时监测 大数据 
套种圆叶决明改善茶园生态环境促进茶树生长被引量:14
《热带作物学报》2019年第6期1055-1061,共7页詹杰 李振武 邓素芳 应朝阳 
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项目(No.2017L3006);国家绿肥产业技术体系项目(No.CARS-22);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团队项目(No.STIT2017-1-9)
针对福建丘陵山地茶园普遍面临的土壤退化,季节性干旱严重、生态组分简单、生态环境恶化等生态问题,结合目前茶园管理模式,以常规清耕茶园(定期锄草)为对照,研究行间套种豆科绿肥闽引圆叶决明(Chamaecrista rotundifolia ‘minyin’)对...
关键词:茶园 圆叶决明 套种 武夷岩茶 品质 产量 绿肥 
机器视觉技术在农作物生长状况监测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福建农机》2018年第4期20-26,共7页刘晖 李兆雄 詹杰 杨有泉 
福建省省属公益类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专项项目(2016R1016-3);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项目(2017L3006);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团队项目(STIT2017-1-9)
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作物的叶、茎杆、果实的颜色、外观形态、纹理等特征时刻发生变化,实时动态地监测作物形态变化,研究外界环境对作物生长状况产生的影响和作物生长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首先阐述了作物生长状况和机器视觉技术的概念...
关键词:作物 机器视觉 生长监测 图像处理 阈值分割 
茶草互作模式下茶园环境及茶树生长的初步变化被引量:18
《草业科学》2018年第11期2694-2703,共10页詹杰 李振武 邓素芳 应朝阳 
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2017L3006);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项(CARS-22);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团队(STIT2017-1-9)
以传统清耕茶园、松茶间作、人工种草和自然生草不同栽培模式茶园为研究对象,对茶园温湿度、土壤理化性状、土壤微生物、茶树生长光合特性、茶叶品质进行比较,为建立适宜茶园栽培模式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与传统清耕茶园相比,人工种...
关键词:闽北 松茶间作 人工种草 自然生草 生态环境 茶叶品质 
基于无人机的果园冠层图像采集装置设计被引量:3
《农业技术与装备》2018年第10期76-77,共2页刘晖 李兆雄 詹杰 杨有泉 
福建省科技厅省属公益类科研专项项目“基于机器视觉的农业(果园)生境监测系统改进技术研发”(编号:2016R 1016-3);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福建功能性草资源的收集、评价及高效利用”(编号:2017L3006);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团队“生态农业创新团队(绿肥、牧草种质资源研究与品种选育利用)”(编号:STIT2017-1-9)
基于四轴小型无人机平台,克服植物冠层分析仪只能采集低矮植物的限制,研究设计在无人机上搭载图像与光谱传感器,采集南方中大型果树果园冠层图像信息,为开展果园光能利用率,光合效率、叶面积指数、叶片营养状况的研究提供信息数据。
关键词:无人机 冠层图像 多光谱 
基于水土保持的生态茶园间作作物的选择及配套措施被引量:9
《现代农业科技》2018年第10期51-52,共2页詹杰 李振武 应朝阳 
福建省省属公益类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专项(2016R1016-7);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2017L3006);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项资金(CARS-22);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团队(STIT2017-1-9)
近年来,由于茶园栽培方式单一造成茶园水土流失频发,生态环境状况恶化,影响了茶叶的品质和茶业的进一步发展,选择合适作物进行乔、灌、草间作,建成保持茶园水土的生物墙,是水土流失治理的有效措施,不仅可以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还可以调...
关键词:茶园 间作 作物 选择 配套措施 水土保持 
新垦幼龄茶园生态化栽培综合配套技术推广实践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2017年第6期21-22,共2页詹杰 李振武 吴学荣 
福建省省属公益类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专项(2016R2016-7);"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2017L3006";"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团队PI项目(2016PI-28)"资助
通过在新垦幼龄茶园套种草本植物及综合配套技术实施,改善茶园土壤性状,减少水土流失,增强幼龄茶园的抗旱、保水肥能力,提高了幼龄茶园茶苗成活率和裸地利用率,促进了幼龄茶园的管理,为生态茶产业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垦茶园 套种 水土流失 综合配套 
基于GPS和GIS的福建省野生牧草品种资源调查方法研究初探被引量:1
《农业网络信息》2016年第7期41-45,共5页刘晖 詹杰 林忠宁 林永辉 林怡 应朝阳 
福建省科技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GIS与GPS技术的福建南亚热带区野生豆科牧草品种资源调查方法研究”(编号:2013J01217)
应用GIS的地理空间数据的分析处理功能与GPS精确定位,提出了一种基于GIS与GPS集成的福建省野生牧草种质资源的调查方法。通过分析野生牧草采集点的土壤理化性状数据、不同采集点的野生牧草品种主要化学成分,给出了土壤理化性状在空间上...
关键词:GPS GIS 野生牧草资源调查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