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晓娟

作品数:25被引量:27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杜甫歌行都城歌行体文学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更多>>
发文期刊:《中国典籍与文化》《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文学遗产》《文史知识》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通天之路:唐诗中的“长安道”的实书与想象
《国学学刊》2024年第4期51-59,139,共10页辛晓娟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古代都城文化与古代文学及相关文献研究”(18ZDZ237)阶段性成果。
“长安道”主题,起源于六朝乐府。诗人基于对汉代长安城的回忆与向往,并融入南方都城的影子,创造出亦幻亦真的都城道路景观。其表现方式则呈现出程式化、辞藻化、虚拟化的特点。隋唐复都长安后,“长安道”主题再度兴盛,初盛唐时期一度...
关键词:道路 长安 科举 都城文学 
论李白诗歌的对仗与复古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24年第4期138-148,共11页辛晓娟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古代都城文化与古代文学及相关文献研究”(18ZDZ237)阶段性成果。
李白并非“无意属对”,而是以自己的个性发展改造了汉魏以来的对仗艺术。他对对仗艺术的开创与经营既见于律体、也见于古体诗的创作。他在使用对仗时有意模糊了古体与近体的界限,以求达到整伤美与流动美的统一。一方面,李白以古行律,打...
关键词:李白 对仗 古近体 以古行律 
李白诗中“自称词”的使用情况及文学意义被引量:1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3期53-62,共10页辛晓娟 
李白诗中的自称词为初盛唐诗人中最高者。自称词的巧妙使用,强调了诗人的主体性,增强了自我与现实社会、自然万物及理想世界间的联系,呈现出高昂的主体精神。通过将“我”与不同类型的“大言”并置,彰显了诗人试图以我为主、重构社会秩...
关键词:李白 自称词 自我 主体精神 
从“诗学原型”的角度重看“钗黛之争”
《红楼梦学刊》2024年第3期63-81,共19页辛晓娟 
曹雪芹成长及《红楼梦》成书之时,正是清代前期“唐宋诗之争”胶着之时,不免为其流波所及。创作《红楼梦》时,曹雪芹通过大量诗词创作场景及代拟作品,将“宗唐”“宗宋”观念投射小说中。他并非借人物之口宣扬自己的诗学思想,而是反其...
关键词:诗学原型 人物塑造 钗黛之争 唐宋之争 
唐诗中的游侠形象与都城空间被引量:1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2期121-128,共8页辛晓娟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古代都城文化与古代文学及相关文献研究”(18zdz237);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唐代歌行体的生成问题研究”(21FZWB064)。
游侠是都城多元文化的产物,唐代诗歌中的游侠形象,最典型地体现出人与都城空间的互动关系。游侠通过“游”的行为,不仅从物理上意义上打破了空间阻隔,也勾连起私密空间与公共空间,从社会意义上打破不同阶层的壁垒。游侠不仅是都城景观...
关键词:唐诗 游侠 都城 空间 
唐代诗歌中“女性与盛衰”主题与都城文化被引量:1
《求是学刊》2020年第4期136-145,共10页辛晓娟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古代都城文化与古代文学及相关文献研究”(18ZDA237)。
“女性与盛衰”主题通过对女性个体命运沉浮的描写,反映国家盛衰,其萌芽于汉代,兴盛于唐代,流泽深远,一直影响到吴梅村、樊增祥等作者。这一主题的诞生、发展与演变,是人与所处都城空间(宫室为代表)紧密互动的结果,体现出都城文化发展...
关键词:女性 都城 盛衰 歌行 
汪元量的歌体创作被引量:3
《文学遗产》2019年第2期82-93,共12页辛晓娟 
中国人民大学新教师启动金项目"唐诗歌行体对长安都城文学传统的继承与发展"(项目编号2015030034)阶段性成果
汪元量将平生经历写入琴歌之中,创作出《湖州歌》《越州歌》等大型联章组诗,记录南宋灭亡时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堪称一代之诗史。汪元量以诗为歌,以歌者自居的创作心态,深刻影响到这三组诗歌的艺术风格,使其呈现出与其他文人纪事诗不...
关键词:汪元量 歌体 乐府联章 宫词 
论《红楼梦》中“歌行体”对人物塑造的作用
《红楼梦学刊》2019年第1期126-142,共17页辛晓娟 
《红楼梦》中歌行体诗作近二十首,代表作如《葬花吟》《桃花行》《姽婳词》,及《芙蓉女儿诔》中骚体部分。在红楼诗词诸多体裁中,数量不算最多,成就却最高。曹雪芹选择特定诗歌体式完成人物塑造的做法,在歌行一体上也体现得最为典型充...
关键词:红楼梦 歌行体 小说要素 诗歌体式 
论夏承焘的歌行体创作及诗体创变思想
《文艺理论研究》2016年第3期78-88,共11页辛晓娟 
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新教师启动金)项目"唐诗歌行体对长安都城文学传统的继承与发展"[批准号15XNF009]的阶段性成果
本文旨在指出,一代词宗夏承焘先生在古近体诗歌的创作上亦有很高造诣。其于歌行一体颇为致力,其成就却被学界忽略。歌行创作不仅体现了其诗学理念从早年尚奇尚艰向壮年晓畅平易的变迁,更在某种意义上寄托了夏承焘"诗体创变"的理想。三...
关键词:夏承焘 歌行体 诗歌体裁 创变 
辛晓娟作品
《诗潮》2016年第5期137-137,共1页辛晓娟 
冬日怀亲 久别婵娟云舍外,唯存魂梦验朱颜。三年游子城中雪,几处双亲鬓上斑。
关键词:诗歌 《辛晓娟作品》 中国 辛晓娟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