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芳

作品数:7被引量:10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东京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乐府应制诗《箧中集》复古五言古诗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乐府学》《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唐代文学研究》《红楼梦学刊》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6
视图:
排序:
也说“红香绿玉”被引量:1
《红楼梦学刊》2023年第3期93-110,共18页邓芳 
“红香绿玉”是宝玉为怡红院拟的匾额。怡红院中的海棠和芭蕉、“红”和“绿”是众女儿汇聚的集体象征。而在整部《红楼梦》中,海棠是入梦之物,芭蕉是梦醒之物,怡红院以“蕉棠两植”成为梦境的出口和入口,以及真和幻之间的通道,同时还...
关键词:红香绿玉 怡红快绿 海棠 芭蕉 怡红院 
论《红楼梦》第十八回探春和李纨诗的归属被引量:1
《曹雪芹研究》2022年第3期40-52,共13页邓芳 
《红楼梦》第十八回元春省亲时,李纨与众姊妹及宝玉都奉元春之命作了诗,其中李纨作了一首七律,探春作了一首七绝。程乙本调换了这两首诗的归属,将七绝归于李纨,七律归于探春。程乙本的调换似有道理,但笔者认为,在元春省亲的写诗活动中,...
关键词:李纨 探春 文采风流 万象争辉 应制诗 
对《静夜思》中日版本之差异的再讨论
《唐代文学研究》2016年第1期503-518,共16页邓芳 
李白的《静夜思》是中国人都会背诵的诗,但是它在日本流传的版本却和我们熟知的不同,为“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关于版本差异形成的原因,中日两国的学者已经做过不少考证;而对两种版本的优劣,中国的唐诗研究...
关键词:《静夜思》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诗歌审美 诗歌艺术 版本差异 形成的原因 两种版本 
元结乐府的“比兴体制”及其对新乐府的意义——从《舂陵行》及相关政论文谈起被引量:1
《乐府学》2010年第1期221-237,共17页邓芳 
从盛唐到中唐过渡时期的诗人元结(719—772)的乐府诗创作,及其在新乐府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近年越来越被学界重视。不过,笔者认为还有一些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比如,为什么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新题乐府名作的杜甫,却独对元结的《舂陵行》
关键词:舂陵行 新乐府运动 新题乐府 杜甫诗 采诗 美刺 元德秀 《毛诗正义》 讽喻诗 乐府古题 
盛世中的穷者之音——论《箧中集》诗人的复古与涩调被引量:6
《北方论丛》2010年第1期6-11,共6页邓芳 
《箧中集》诗人是盛唐到中唐诗歌转折中的一个过渡群体。他们复古色彩明显,多做五言古诗,对汉魏诗的主题、艺术手法和思维方式等多有继承。但《箧中集》诗人缺少魏晋诗宏阔自由的精神力量,过多执著于现实忧虑,诗歌也因而呈现出"俗"和"涩...
关键词:箧中集 复古 五言古诗 涩调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试论盛唐后期到中唐前期的文儒思想及其文学影响被引量:2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49-56,共8页邓芳 
从盛唐后期开始,由于政治背景和学术风气发生变化,文儒的政治地位下降。他们思考社会人生、构建理想政治的方式也随之改变。"致君尧舜上"的共同抱负使得这一时期以"匡君"为目的的政治文学盛行,比如为批评讽谏君主而作的乐府诗,以及由元...
关键词:文儒 乐府 礼乐 风雅 穷者精神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