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聪

作品数:13被引量:16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法人资格捐助民法典编纂民法典宗教财产更多>>
发文领域: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发文期刊:《检察风云》《安徽大学法律评论》《青年与社会》《外国法制史研究》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中国海洋大学青年教师科研专项基金青岛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民法强制性规范的适用解释
《法律方法》2019年第3期358-367,共10页陈晓聪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我国民法典编纂的改善问题研究——以婚姻家庭法为中心》(项目批准号:17JHQ017);博士后出站报告“魏玛宪法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由于语言的模糊性、语义的流变特质及规范结构中法律后果不明确等原因,民法强制性规范在司法适用中需要解释。在诸多解释方法中,对民法强制性规范较为重要的是文义解释、目的解释、历史解释、体系解释,它们能够阐明民法强制性规范的基...
关键词:强制性规范 模糊性 司法适用 解释方法 
民法典编纂中的“捐助法人”资格问题初探——以宗教财产为切入点
《外国法制史研究》2016年第1期380-399,共20页陈晓聪 
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新形势下宗教工作法治化研究”(15CTZJ03)
不论是从安慰人们心灵的宗教属性来看,还是从风险预防、福利建构思想来看,宗教慈善事业都起着很大作用,宗教财产占据重要成分,且实际生活中存在诸多宗教财产被侵犯、宗教活动场所无法有效发挥民事作用的现状,由此有必要在民法典中赋予...
关键词:民法典 捐助法人 宗教财产 
论1990年代以来新加坡的司法改革以及启示被引量:2
《社会科学》2016年第7期107-118,共12页陈晓聪 齐凯悦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法律文明史"(项目编号:11&ZD081)子课题"法的国际化与本土化"的阶段性成果
司法是法治体系的基石,司法改革则是推动司法体系不断完善的重要途径。新加坡的司法体系经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司法改革,一直处于世界前列,并引起世界范围内的关注。然而,学界关于新加坡司法改革,尤其是关于2006年以来新加坡新一轮的司...
关键词:新加坡司法改革 社区法院 夜间法院 司法公信力 案件管理 
古代佛教法对当代的影响与启示被引量:2
《学术界》2016年第7期200-205,共6页陈晓聪 
佛教法是由佛陀和僧团制定而为世俗政权承认的信徒个人行为规范和僧团管理规范的总称。中国古代的佛教法包括印度原始佛教律藏、中国的僧制以及丛林清规。中国古代佛教法在行政管理、民商经济、环保以及刑罚方面都有相应思想和制度,对...
关键词:中国古代 佛教法 民主和合 忏悔 
员额制改革背景下的法官约束与激励机制被引量:8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6年第3期178-183,共6页陈晓聪 
国家社科基金2011年度重大项目"法律文明史"(项目号11&ZD081)第13子课题"现代公法的变革"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司法改革的总目标:保证司法公正,提高司法公信力。自2014年起,全国各省份分三个批次进行了司法改革试点。其中,法官员额制改革是关系法官...
关键词:法官 员额制 约束机制 激励机制 司法改革 
佛教法文化的变迁及其当代价值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3期103-110,共8页陈晓聪 何勤华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法律文明史"(11&ZD081)第5个子课题"宗教法";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新形势下宗教工作法治化研究"(15CTZJ03)
从三个视角,即佛教法文化的内涵与本质特征、佛教法文化的起源与变迁以及佛教法文化的当代价值,详细地论述了佛教法文化的内涵(因实施佛教戒律而形成的观念、制度和物质等要素的总和)及其各项特征,如信仰、仪式、多元、柔和、僧团组织等...
关键词:佛教 法文化 变迁 当代价值 法律史 
中国古代佛教法的证成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期91-97,共7页陈晓聪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法律文明史"(项目编号:11&ZD081)子课题"宗教法"的阶段性成果;2013年度青岛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青岛湛山寺习惯法研究"(批准号:QDSKL130405)的成果;中国海洋大学青年教师科研专项基金项目"中国汉传佛教寺院经济法律制度研究"(批准号:201313021)的阶段性成果
原始佛教法是由佛陀所制定并且为世俗法所承认的,原始佛教规范具备法律要素,既有内部立法权,也得到了世俗统治者的承认,是"未完备世界"的法律,而中国佛教法的效力渊源来自于两部分,一是佛教内部立法权的确立,此为佛教法立法权的继承,主...
关键词:原始佛教法 中国古代佛教法 “移植-嫁接-改良”理论 “适宜”规则 
中国古代佛教寺院行政管理法综述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4年第11期190-191,共2页陈晓聪 
中国古代法律尤其是唐以后的法律对佛教寺院行政管理都有相关的法律规定,唐以后逐渐完备,主要体现在三纲制度、僧官制度和寺院的三层等级制,对佛教寺院进行有效管理,与佛教寺院习惯法一道为僧团的发展提供了制度的保障。
关键词:三纲 僧官 三层等级 
杨庆堃宗教功能理论简评
《青年与社会》2014年第2期283-284,共2页陈晓聪 
杨庆堃先生在《中国社会中的宗教》一书中根据宗教社会功能将中国的宗教类型分为制度性宗教和分散性宗教两种。文章旨在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它们有着密切的互动关系,既相互依赖,又有着不同的社会功能的分工:制度性宗教注重人本的关...
关键词:宗教社会功能 制度性宗教 分散性宗教 
清代法律规范佛教僧侣四波罗夷罪之案例研究——以《驳案汇编》和《刑部比照加减成案》为例被引量:1
《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113-117,共5页陈晓聪 
佛教四波罗夷罪是"性罪",有杀、盗、淫、妄四种,在佛教中意为断除僧侣的"法命"之罪,是佛戒中的第一重罪,危害极大。自唐以后历代法律大都对僧侣犯此四罪有成文的规定,也有僧侣犯此四种罪的相关案例。以清代的案例作为视角探讨法律对佛...
关键词:四波罗夷罪 《驳案汇编》 《刑部比照加减成案》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