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德昌

作品数:6被引量:13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自然观孟德尔野生牡丹科学史料中国牡丹更多>>
发文领域:自然科学总论生物学更多>>
发文期刊:《自然科学史研究》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6
视图:
排序:
孟德尔的科学发现对进化论的意义被引量:1
《自然科学史研究》1991年第2期165-168,共4页姚德昌 
G.孟德尔在他的实验中证明:在杂交的情况下隐性性状保存在杂种后代中,并没有消失。这一发现对进化论发展有着巨大意义。当詹金给达尔文的自然选择观点设置重大障碍时,它支持了达尔文学说。如果达尔文知道孟德尔对于遗传研完(后来被称作...
关键词:生物学思想史 孟德尔 进化论 植物杂种实验 遗传学史 物种起源 
《庄子》书中的循环转化说被引量:2
《自然科学史研究》1990年第3期269-274,共6页姚德昌 
两千三百多年前,《庄子》中曾提出有机界起源的臆断假说。这是一个无进化的起源理论,其形式与布丰(1707—1788)以前欧洲流行的转化说有所不同。我们称它为循环转化说。按照《庄子》中的看法,有机界起源于一种叫"幾"的活质,它的外形经过...
关键词:庄子 循环转化 自然观 达尔文学说 中国古代 转化说 十九世纪 胡适 进化思想 生物进化论 
晚明夏之臣及其“忽变”说被引量:3
《自然科学史研究》1987年第3期238-243,共6页姚德昌 
从文艺复兴,到十八世纪中叶瑞典林耐(C.von Linne,1707—1778)的《植物哲学》(1751)一书出版,欧洲许多博物学家,如H.Bock(1498—1554)、A.Servet(1509—1553)、A.Vesalius(1514—1564)、A.Sasalpini(1519—1603)、K.Bauhin(1560—1624)...
关键词:牡丹 自然观 种子繁殖 亳州 八十年代 十六世纪 十七世纪 十八世纪 形而上学 文艺复兴 
“犁牛之子騂且角”辨析
《自然科学史研究》1984年第4期355-358,共4页姚德昌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是中国古代文化史上的一位巨人,向以伟大教育家和思想家著称于世。他也很留意博物知识,例如曾告诫弟子要"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在《论语·阳货》里所说的"性相近也"的"性",被认为指的是遗传。如此等等,学...
关键词:孔子 黑色 中国古代文化史 辨析 回交法 遗传现象 动物 遗传因子 黄牛 生物学史 
孟德尔以前中国对遗传现象及其本质的认识
《自然科学史研究》1984年第2期151-157,共7页姚德昌 
人类对不同自然现象的认识和理解都经历了一定的过程,逐渐形成许多科学概念和理论。研究某一门自然科学中基本概念与主要学说的产生和发展,是科学思想史的任务。开展中国科学思想史的研究,对于了解中国古代科学特征,评价中国古代学者的...
关键词:遗传现象 中国古代 孟德尔 中国科学思想史 本质认识 性状特征 重大意义 变与不变 生物 现代遗传学 
从中国古代科学史料看观赏牡丹的起源和变异被引量:8
《自然科学史研究》1982年第3期261-266,共6页姚德昌 
考察花卉的历史,最能说明恩格斯的一句名言:"……植物和动物经过人工培养以后,在人的手了改变下它们的模样,甚至再也不能认出它们本来的面目了。"牡丹的起源和变异是值得研究的显著例子之一。但是,在许多论述栽培植物起源和变异的名著里...
关键词:洛阳牡丹 变异 中国古代科学 达尔文 中国牡丹 植物起源 栽培变种 野生种 栽培类型 野生牡丹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