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远镜

作品数:7被引量:7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中文系更多>>
发文主题:意境论文学艺术特征古代文学研究古代文人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更多>>
发文期刊:《内江师范学院学报》《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求索》《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7
视图:
排序:
游宇明散文的思想与艺术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95-97,共3页成远镜 
近年来,游宇明的散文创作取得了丰硕成果。思想上,人文关怀、社会关怀和自然关怀成为其散文的价值取向与基本主题。艺术上,将理、事、情融为一体,视角选择独特,语言简练优美,初步形成了一种质朴明朗的风格。
关键词:人文关怀 社会关怀 自然关怀 质朴明朗 
论文学的对话性接受图式
《娄底师专学报》2004年第1期53-56,87,共5页成远镜 
运用对话理论来探讨文学的接受问题,认为文学接受活动本质上是一种对话性接受。这种接受图式具有对话性、互为主体性、未完成性、语言性和自由性等特征,表征为接受者与本文对话、接受者与作者对话、作者与作者对话、接受者与接受者对话...
关键词:对话 本文 文学接受 
论文学的意向性接受图式被引量:2
《娄底师专学报》2003年第3期36-40,共5页成远镜 
文学接受是一种意向活动 ,对文学的接受主要是一种意向性接受。它具有主观指向性、实用功利性、关注历史语境等特征。这种接受图式表征为批评性接受、借鉴性接受、实用性接受和背离性接受等形态。
关键词:意向性 意向性接受 意向性客体 接受图式 
古代文人的心理苦闷与诗意境界被引量:2
《求索》2002年第6期181-183,共3页成远镜 
古代文人的心理苦闷表征为怀才不遇的心灵孤独、仕途失意的政治苦闷和人生短暂的生命焦虑等心理体验 ,而政治理想与黑暗现实的社会冲突、救世与自救的人格矛盾和对传统遵从与背离的内在紧张则是造成文人心理苦闷的文化根源。于是古代文...
关键词:古代文人 心理 诗意境界 心理苦闷 人格 古代文学研究 体验性表征 文化 
涵泳与妙悟——接受主体参与意境创造的基本方法被引量:1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2期67-72,共6页成远镜 
涵泳是接受主体对艺术作品进行审美体验的过程 ,是感知、想象、联想和理解等心理机制交替活跃的综合心理活动 ,涵泳的结果是艺术意境的深层凸显 ;而妙悟则是在涵泳的基础上对接受对象内在意蕴的瞬间洞悉。妙悟的特点是以渐修为基础、富...
关键词:涵泳 妙语 意境创造 接受主体 
论写境与造境被引量:1
《娄底师专学报》2002年第1期26-32,共7页成远镜 
王国维将意境分为写境与造境两种形态 ,却未作具体阐述。现代研究者对它们也未作深入的探讨。对此 ,本文从审美的角度来探讨写境和造境的艺术特征 ,认为写境具有真实性、客观性和自然之美 ;造境具有主观抒情性、表意性和理想化抒情手法...
关键词:写境 造境 自然 理想 意境 审美形态 意境形态 艺术特征 
隐秀:文学意境的雏形——兼论文学意境的产生被引量:1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3期44-49,共6页成远镜 
刘勰的“隐秀”论 ,强调“隐”与“秀”的契合和“余味曲包”。他在论述艺术创造时 ,又十分重视主观情意与客观物象的交融 ,强调“虚静”和“窥意象而运斤”。这些观点已符合意境的审美规范和创作原则。本文认为 :意境论当产生于《文心...
关键词:刘勰 文学创作 隐秀 "余味曲包" "心物交融" 虚静 意境 《文化雕龙》 文学理论  审美规范 创作原则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