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炎伟

作品数:41被引量:107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杭州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当代文学十七年文学文学批评起草史料研究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文艺争鸣》《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学术评论》《学术月刊》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研究课题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第四次文代会与文艺“二为”口号的提出
《现代中文学刊》2024年第2期123-128,136,共7页斯炎伟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全国第四次文代会研究”(19AZW017)阶段性研究成果
第四次文代会与文艺“二为”口号之间的关系值得细考。“文艺为人民服务”并非必然取自第四次文代会提出的“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母亲”,它与“人民”这一党文艺工作的母题存在本源性联系。提出“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母亲”的历史功绩,主...
关键词:全国第四次文代会 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母亲 文艺“二为”口号 
学科化背景下中国当代文学史教学的几个问题被引量:1
《文学评论》2024年第2期150-159,共10页斯炎伟 
在中国当代文学学科化进程中,当代文学史教学也面临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教什么”的问题上主要囿于“史”还是“作品”的争论,较少从课程的性质、目的和特色等层面去理解教学内容,去处理教学中“史”与“作品”的特殊关系。当代文...
关键词:当代文学学科化 当代文学史教学 范式转型 
全国第四次文代会《祝词》的起草与精神场域
《新华文摘》2024年第1期92-94,共3页斯炎伟 
邓小平同志代表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向全体与会代表作《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词》(以下简称《祝词》),是第四次文代会的一项核心内容,也是会议组织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新旧文艺观念剧烈交锋的历史时期,文艺界呕需党和...
关键词:第四次文代会 大历史观 文艺创作 文艺观念 党和国家领导人 《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词》 《祝词》 
全国第四次文代会《祝词》的起草与精神场域
《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23年第12期51-60,共10页斯炎伟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全国第四次文代会研究”(项目编号:19AZW017)的阶段性成果。
对全国第四次文代会《祝词》的认知不能止于文学史“常识”,需要作历史化分析。由胡乔木等负责起草《祝词》,是中央致力于办一次思想解放的大会的结果。《祝词》在当时受到了代表热烈的拥护,但会场内外也有人认为《祝词》思想解放过了头...
关键词:全国第四次文代会 《祝词》 起草 文艺精神 
全国第四次文代会《祝词》的起草与精神场域被引量:1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3年第5期9-18,共10页斯炎伟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全国第四次文代会研究”(项目编号:19AZW017)的阶段性成果。
对全国第四次文代会《祝词》的认知不能止于文学史“常识”,需要作历史化分析。由胡乔木等负责起草《祝词》,是中央致力于办一次思想解放的大会的结果。《祝词》在当时受到了代表热烈的拥护,但会场内外也有人认为《祝词》思想解放过了头...
关键词:全国第四次文代会 《祝词》 起草 文艺精神 
当代文学历史化概念的几点辨析
《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22年第11期14-21,共8页斯炎伟 
有关当代文学历史化的讨论和实践虽已有时日,但学界对它的认知却一直存在分歧。文学批评貌似与历史化形态迥异,但它实则也是一种文学历史化,承担着文本审美知识“初始性”和“累积性”的双重历史化任务。史料的发掘、整理与抢救是当代...
关键词:当代文学 历史化 文学批评 文学史料 文学性 
当代文学历史化概念的几点辨析被引量:5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6期108-116,共9页斯炎伟 
有关当代文学历史化的讨论和实践虽已有时日,但学界对它的认知却一直存在分歧。文学批评貌似与历史化形态迥异,但它实则也是一种文学历史化,承担着文本审美知识“初始性”和“累积性”的双重历史化任务。史料的发掘、整理与抢救是当代...
关键词:当代文学 历史化 文学批评 文学史料 文学性 
还乡者的精神隐蔽所——评张惠雯小说集《飞鸟和池鱼》被引量:1
《当代作家评论》2022年第2期144-149,共6页斯炎伟 许志益 
张惠雯的写作是出众的,她擅于从平实的日常事件中淬炼出极致细腻的内心情感,即使是看似“俗套”的故事形态,经过其颇具诗意的笔墨点染,以及灵动明净的语言叙述,也会具备一种独特的美学内涵,每每于平常处见深意。作为一名新移民作家,张...
关键词:故事形态 语言叙述 新移民作家 美学内涵 还乡者 飞鸟 日常事件 
20世纪80年代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的“潮流化”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2年第3期23-24,共2页斯炎伟 
关于20世纪80年代的文学创作,普遍的认知是线性而模块化的,即伤痕、反思、改革、寻根、现代派、先锋、新写实、新历史等文学潮流的更替,构成了线索清晰、逻辑井然的存在。它仿佛在昭不后人:80年代的文学创作就是按顺序在这些板块之下进...
关键词:新写实 中国当代文学批评 文学潮流 文学创作 线索清晰 形式探索 潮流化 20世纪80年代 
20世纪80年代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的“潮流化”问题
《社会科学文摘》2021年第11期104-106,共3页斯炎伟 
关于20世纪80年代的文学创作,普遍的认知是线性而模块化的,即伤痕、反思、改革、寻根、现代派、先锋、新写实、新历史等文学潮流的更替,构成了线索清晰与逻辑井然的存在。这种"常识"的获得,一方面来自文学史的强大叙述,另一方面则与当...
关键词:新写实 共名 文学潮流 文学批评 创作现象 潮流化 文学创作 线索清晰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