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永波

作品数:68被引量:28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南京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诗歌诗选诗学思想九叶诗派客观化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语言文字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发文期刊:《诗林》《山花》《扬子江(诗刊)》《当代文坛》更多>>
所获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新诗
《风流一代》2024年第16期53-53,共1页唐德林 马永波 袁传宝 荆升文 刘军 黄小平 邢蕴嘉 
日常生活的神秘性[组诗]
《特区文学》2023年第12期41-44,F0002,共5页马永波 
马永波诗歌代表作品选
《诗潮》2023年第12期21-25,共5页马永波 
节制之美——读雪丰谷的诗
《扬子江(诗刊)》2022年第4期97-98,共2页马永波 
诗歌总是处于某种二元性张力之中,内心与世界,词与物,经验与超越,等等,而诗人在其中的位置或姿态,则决定了他与生活之间的总体关联,无论赞美还是批判,诗歌总归是一种帮助人生活的手段,诗和生活之间“古老的敌意”,也许回头去看,也是一...
关键词:二元性 词与物 诗歌 生活 
分担万物的命运(评论)——评王建民的诗
《青海湖》2019年第7期21-26,共6页马永波 
王建民从20世纪80年代前期就开始诗歌写作并在大学就读期间发表作品,后来三十多年近四十年的漫长过程中,作为诗人的建民到底经历了哪些内心的变化,从他的诗歌中又能见出其怎样的灵魂状态,这是我尤为关心的。大学时代我和建民都在西安读...
关键词:诗歌写作 王建民 20世纪80年代 评论 万物 分担 大学时代 大学生 
马永波近作[组诗]
《诗潮》2019年第2期87-88,共2页马永波 
秋天的锯木者,有阳光的中午,房前的空地,都会传来持续不断的刨木声,好像有一个勤劳的木匠,在趁着光线好的时候赶着活计,但是始终看不见人影。
关键词:组诗 
当代汉诗的重大转折:从解构到建构
《长江丛刊》2019年第3期39-42,49,共5页马永波 
20世纪90年代,汉语诗歌界发生了一次重要的转型,那就是由单纯解构的后现代主义向建设性的后现代主义的“因缘之诗”的过渡。这种转型暗合了世界范围内文化范式从机械论向有机论的转型,它是少数有觉悟的汉语诗人的独立创造,与其具体的写...
关键词:当代汉诗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 解构 20世纪90年代 汉语诗歌 文化范式 世界范围 人生信念 
艺术互动的一个范例——《诗人眼中的画家》译者序言
《语言与文化论坛》2018年第2期238-242,共5页马永波 
绘画和诗歌,历来就有“姊妹艺术”之称,它们之间的密切关联和竞争,人们曾有过大量的论述。且不说中国古典文论中历来所讲究的诗画一体的同源关系,在西方,贺拉斯亦曾有名言“诗歌像一幅画”,这已经成为人们不断分析和追溯的一份遗产,它...
关键词:中国古典文论 贺拉斯 姊妹艺术 诗画一体 同源关系 一幅画 理论源头 译者序言 
马永波诗选
《山西文学》2018年第5期115-122,共8页马永波 
关键词:马永波 无人机 
客观化写作——当代汉诗的建设性转型
《语言与文化论坛》2018年第1期168-183,共16页马永波 
当代汉诗从80年代到90年代至今,许多重要诗人都不约而同地经历了从凌空蹈虚的诉诸想像力的写作向曰常关怀的面向当下此在的写作转变,作为主观艺术的诗歌却曰益呈现出整体上的客观化倾向。诗人们不再精心构筑野心勃勃的形而上体系,追寻...
关键词:客观化 叙述 复调 散点透视 元诗歌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