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建华

作品数:83被引量:64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长江日报报业集团更多>>
发文主题:媒体报业新闻中国报业党报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历史地理文学更多>>
发文期刊:《中国媒体发展研究报告》《中国记者》《军事记者》《中国报业》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红色伉俪从鄂豫边烽烟走来
《武汉文史资料》2021年第8期50-54,共5页罗建华 
陈潭秋、董必武的秘书,冯玉祥属下的英文翻译,陶铸汤池游击训练班的助手,鄂豫边区根据地专员,新四军五师联络部长,范文澜聘请的华北联大教授,华中农学院创建人--这一切集中在一位人物身上,该是多么叱咤风云的一生?童世光与妻子罗明德并...
关键词:新四军五师 鄂豫边区 我的故事 冯玉祥 董必武 范文澜 陈潭秋 创建人 
汉味糯食小吃盘点
《武汉文史资料》2020年第5期53-56,共4页罗建华 
在物资供应紧张的年代,米精贵,糯米更精贵,只有到过年才会凭证供应几斤糯米。这时候,老城区的街头巷尾会出现这样的场景:旧石磨悠悠转着,粘稠的浆水汩汩而出;粗树枝桠或木梯横杆挂上布袋吊浆,沉甸甸地往下滴水;门板晒开滤干了的汤圆粉子...
关键词:浆水 糯米 物资供应 门板 石磨 小吃 凭证供应 老城区 
记忆中的武汉老味道
《武汉文史资料》2019年第6期59-64,共6页罗建华 
从“四季美”到“小阳春”武汉人,提起美味小吃汤包,差不多都晓得“四季美”,但也差不多都不晓得“小阳春”。在乡下当知青时,和我一样爱好文学的潘汉臣,谈起他中学前后两任语文老师的一段趣话,前者讲课精彩风光,后者稍逊一筹,待到后者...
关键词:老字号 
红色阅读:“革命回忆录”现象
《武汉宣传》2016年第7期36-36,共1页罗建华 
在中国共产党诞生95周年前夕,新华社陆续播发“红色档案”折射的历史信息,其中6月14日的一篇《柳直苟转报郭亮的遗嘱》,一下触动我的记忆末梢——一本《郭亮的故事》,曾在1960年代深深打动一颗少年的心,并成为我最早的藏书之一。
关键词:革命回忆录 阅读 中国共产党 历史信息 60年代 新华社 遗嘱 
毛巾挂历上的黄鹤楼
《武汉宣传》2015年第12期52-53,共2页罗建华 
黄鹤楼重建开放30周年之际,武汉晚报发起寻访黄鹤楼老照片、老物件活动,我只想到1978年与黄鹤楼铜顶合影的那张老照片,撰文为之佐证一段历史风尘。偶然一天,倒在办公室沙发上午睡,猛然一个打挺,垫在身下的这床“毛巾被”上,不是...
关键词:黄鹤楼 毛巾 挂历 武汉晚报 老照片 办公室 
大武汉——为武汉解放65周年而作(歌词)
《武汉宣传》2014年第6期37-37,共1页罗建华 
从来勇立潮头 总是引发激荡 一座山拥抱一座山 一条江追逐一条江 黄鹤楼悠悠白云 闪耀盘龙城的曙光 江汉关巍巍钟楼 回荡阅马场的枪响
关键词:武汉 歌词 黄鹤楼 盘龙城 
二十八年“一条鱼”
《武汉宣传》2014年第1期29-29,共1页罗建华 
2013年12月19日,武汉地区桂建芳、丁汉、钮新强3名科学家增选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其中,鱼类遗传育种专家桂建芳,从1985年进入中科院水生所起,潜心研究鲫鱼已有二十八年。在桂建芳增选为院士前的10月16日,中科院水生所...
关键词:鱼类 中国工程院院士 武汉地区 中国科学院 遗传育种 学术论坛 青年学者 学术成果 
日记片断见证改革开放启航
《武汉文史资料》2014年第1期23-27,共5页罗建华 
1978年,改革开放的隐隐雷声,怎样悄然触动中国人的心灵?这是我22岁时的日记片断.内容涉及“真理标准讨论”“天安门事件平反”“‘七二〇事件’平反”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其中有思考又有迷惘、有欢欣又有疑问,记录了一位普通青年...
关键词:改革开放 日记 重大历史事件 真理标准讨论 天安门事件 中国人 平反 
指尖上的报业:聚合与转型
《中国记者》2013年第12期34-35,共2页罗建华 
本文围绕报业数字化转型,分析当前媒介生态特点,针对一定程度上的"信息混沌"现象,探讨报纸寻求"相对稀缺"、谋求"核心垄断"的优势,提出"强报并网"的聚合转型战略思路。
关键词:报业 聚合 转型 
勇于追问外媒的“客观公正”
《新闻前哨》2013年第11期30-33,共4页罗建华 
《长江日报》追问《纽约时报》一直以奉行新闻专业主义、坚守严肃大报风格著称的《纽约时报》,因翻译失误引发了“李娜被迫服禁药”的风波,两天后记者道歉,据称报纸随后刊发了更正,看起来一切应该不错。
关键词:客观公正 追问 《纽约时报》 新闻专业主义 《长江日报》 翻译失误 大报 李娜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