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蓁

作品数:9被引量:2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王禹偁白体诗唱和诗白体《诗经》学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更多>>
发文期刊:《科教导刊》《黑龙江史志》《文教资料》《孔子研究》更多>>
所获基金:四川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欧阳修儒学复兴时代语境下的《诗经》学阐释
《中华文化论坛》2016年第6期59-65,共7页秦蓁 
欧阳修的《诗本义》突破了汉唐经学的章句注疏之学,但仍是要从《诗经》中寻绎"圣人之志",这是由儒学复兴的时代语境决定的。这一语境还统摄了欧阳修"情理求诗"和"简直说诗"的意识指向,关联了"古文运动",体现了欧阳修作为"庆历士大夫"的...
关键词:儒学复兴 欧阳修 诗本义 
经学为“体”,文学为“用”--欧阳修《诗经》阐释的二元维度
《孔子研究》2016年第5期90-96,共7页秦蓁 
欧阳修的《诗本义》以求取"诗人之意"和"圣人之志"为解诗之本。在寻绎"诗人之意"的层面,他据上下文理求诗,剖析了诗歌发生的心理特征,并考之以"人情",体现出"文士解诗"的思想原则和阐释方法。但欧阳修把达"圣人之志"作为解《诗》的最终...
关键词:欧阳修 《诗本义》 诗人之意 圣人之志 阐释的循环 
从理性的《诗经》学到理学的《诗经》学——以欧阳修《诗本义》与朱熹《诗集传》为中心
《广西社会科学》2016年第5期171-176,共6页秦蓁 
欧阳修《诗本义》是"经学变古时代"的开风气之作,朱熹《诗集传》乃《诗经》学的集大成之作,前者对后者多有影响。两部著作三个核心阐释原则的变化,即从"据文求义"到"涵咏文本",从"人情事理"到"心性天理",从"简直说诗"到"简而有味",清晰...
关键词:欧阳修 《诗本义》 朱熹 《诗集传》 实践理性 理学 
王禹诗歌与“宋调”
《黑龙江史志》2014年第23期86-87,共2页秦蓁 
四川省教育厅科研项目<王禹诗歌研究>(项目编号:13SB0399)研究成果之一
"宋调"的成熟在北宋中后期。宋初诗人王禹虽并非"宋调"的代表诗人,但其诗作中以出现的浓郁人文旨趣和"以物为人"的手法,以及他面对人生的打击所表现出来的"自适"与"自持"的理智化倾向都对后来的宋诗有着极大的影响。
关键词:王禹偁 宋调 人文旨趣 以物为人 自适 自持 
论王禹偁的“诗效杜子美”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2期95-97,共3页秦蓁 
四川省教育厅科研项目"王禹偁诗歌研究"(13SB0399)研究成果之一
王禹偁诗学杜甫,是北宋尊杜第一人,他对杜甫的师法经历了从不自觉到自觉的过程。探讨王禹偁在讽喻精神、诗歌体式、主题构思和艺术手法等方面对杜诗的学习,从整个宋代杜甫接受史和阐释史的角度讨论了王禹偁学杜的意义。
关键词:讽喻诗 王禹偁 杜甫 诗歌体式 主题 艺术手法 
王禹偁诗歌的用典艺术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4年第5期56-59,共4页秦蓁 
四川省教育厅科研项目"王禹偁诗歌研究"(项目编号:13SB0399)研究成果之一
宋初"白体"诗人普遍拙于用典,显示出"才贫学馁"局促。作为北宋文化复兴历程中的第一代诗人,王禹偁诗歌在使事用典方面显得丰富深广得多,体现了学养上的进步。但王禹偁用典总体显得单调,意蕴也并不深厚,未出"白体"范围。王禹偁贬谪后用...
关键词:王禹偁 白体诗 典故 艺术风格 
语词的魅力——王禹偁“白体诗”的炼字艺术
《科教导刊》2013年第5期133-134,共2页秦蓁 
本文主要研究王禹偁诗歌在炼字方面的艺术特点。王禹偁诗歌的炼字艺术很有自己的特色,他擅长锤炼动词、形容词、虚词、颜色词,手法丰富多变,颇有杜诗炼字的风范。
关键词:王禹偁 白体诗 炼字 
太平宰相的平夷雅正——李昉的“白体诗”创作被引量:1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2年第5期52-54,共3页秦蓁 
李昉作为宋初"白体诗"的代表诗人,其诗歌创作体现出典型的"白体诗"特点:诗人心态上,居事常简,闲适清静;诗歌形式上,多属对工巧、"吟玩性情"的唱和之作,并以五言、七言律诗为主;语言风格上,闲适散淡、平夷雅正。
关键词:李昉 白体诗 平夷雅正 唱和诗 杂律诗 
宋初诗坛“白体”新解被引量:1
《文教资料》2006年第17期52-53,共2页秦蓁 
北宋初年诗坛风行一时的“白体诗”侧重继承的并不是白居易的讽喻诗,而是其杂律唱和之作。它经过晚唐五代的流变,到宋初已蔚为风尚,主要的白体诗人如李昉、徐铉、王禹偁都曾写作过大量唱和诗?褪摹奥室舛伞北厝换?造成其流易粗疏...
关键词:宋初诗坛 白体 唱和诗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