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淳

作品数:9被引量:22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阿伦特公共性影片中国早期电影变脸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艺术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发文期刊:《济宁学院学报》《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文化研究》《东方丛刊》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问题与回应的裂隙——评葛兆光《宅兹中国:重建有关“中国”的历史论述》被引量:2
《文艺研究》2012年第5期130-136,共7页蒋磊 张淳 
一 什么是中国?所谓中国,是一个存在了数千年的政治实体,还是近代历史的建构之物?二十余年前,几乎无人提出这样“反常”的问题,因为“中国”的存在似乎是不证自明的。从学术著作到日常生活,使用“中国”一词指称中华民族所共享...
关键词:“中国” 葛兆光 史论 政治实体 近代历史 日常生活 学术著作 国家观念 
谁是“摩登女性”?——左翼影片的“新女性”建构和革命话语的转变被引量:2
《济宁学院学报》2012年第2期26-30,共5页张淳 
中国早期电影的黄金时代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初的上海,联华影片公司的成立和左翼知识分子对电影的介入促成了这个时代的到来。很多在这个时代生产的左翼电影都采取了女性问题的题材,左翼知识分子通过塑造他们理想的"新女性"来表达他们的...
关键词:摩登女性 新女性 左翼电影 革命话语 
明星的表演与被表演——影片《阮玲玉》与明星形象的还原和重塑被引量:6
《文化研究》2012年第1期38-59,共22页张淳 
默片明星阮玲玉在1935年的三八妇女节前夜自杀。大半个世纪以来,她成为一个被反复书写和记忆的对象,一个因死亡而获得永生的传奇。在连篇累牍的报道和影像背后,阮玲玉本人却没有留下自己的任何声音,她留给世人的只有仅存的几部默片、电...
关键词:明星 表演 阮玲玉 张曼玉 
中国早期电影《新女性》与民国上海的女性话语建构被引量:1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期106-113,共8页张淳 
《新女性》这部影片于1935年春节之际上映,其女主角的原型是自杀的"作家明星"艾霞,而扮演女主角的阮玲玉又在影片上映后不久像影片里那样服安眠药自杀。这部影片台前幕后的种种故事、讨论和纠纷在民国时期的上海形成了一个轰动性的事件...
关键词:“新女性” 摩登女郎 革命女性 
中国的网络世界及网络公众的公共性意义被引量:7
《学术月刊》2009年第2期21-26,共6页张淳 
"公共领域"这一源于西方特定历史背景的概念,在将它移植到中国的语境中时,需要结合具体的技术和制度差异进行考察。网络媒体在中国兴起之后,带来了交往方式的深刻改变。网络所具有的自由、平等、兼容、共享的技术模式所支撑的网络交往...
关键词:公共领域 网络世界 网络公众公共性 
文学与公共性——陶东风先生的文学研究之路
《东方丛刊》2008年第4期22-38,共17页张淳 
关键词:陶东风 陶先生 犬儒主义 阿伦特 主流话语 政治生活 历史化 思想解放 理想主义精神 性诉求 
陶东风:“怀疑”的勇气和“相信”的执著
《当代作家评论》2007年第4期37-44,共8页张淳 
关键词:陶东风 执著 勇气 怀疑 玄幻小说 性格特点 成长环境 
回归文化民族主义——《自由主义的民族主义》简评被引量:2
《中国图书评论》2006年第6期60-63,共4页张淳 
在当今世界,“民族”是一个会激起各种激烈情绪的词语。冷战结束后,打着民族主义的旗号发生的局部争端愈演愈烈,种族主义、原教旨主义等民族主义的极端形态的强烈排外性成为影响当今世界和平的一个重要因素。正是出于对这种状况的忧...
关键词:文化民族主义 自由主义者 “承认的政治” 简评 回归 世界和平 原教旨主义 “民族” 冷战结束 种族主义 
从四大名著的“变脸”看文学经典在当下的命运被引量:2
《中州学刊》2005年第4期236-239,共4页张淳 
在当今这个消费时代,传统意义上的经典不断被篡改,被戏说,从而出现了所谓的“大话文化”。2004年底,《Q版语文》在书店和网上的火爆更是引起了教育界、文化界等各方面的关注,这一文化事件引发了广泛的热烈讨论,同时也促使人们从更深的...
关键词:文学经典 中国 文学评论 视觉文化 审美文化 消费文化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