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美平

作品数:15被引量:43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经济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国有企业产业结构黑龙江流域软环境城市土地制度更多>>
发文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发文期刊:《哈尔滨学院学报》《经济纵横》《人口学刊》《山东社会科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近代中国城乡经济结构失衡的历史原因被引量:2
《北方论丛》2003年第1期100-102,共3页腾建华 刘美平 
 中国近代百余年城乡经济结构演变的历史表明,国际资本主义对中国的入侵是导致中国形成"两极产业结构"进而形成"两极城乡结构"的主要原因,而近代历史中形成的"两极结构"又恰恰成为建国后中国进行赶超型工业化和限制型城市化的宏观背景...
关键词:城乡经济结构 两极城乡结构 两极产业结构 
城乡人力资源存量的结构性分析被引量:4
《社会科学》2002年第12期17-21,共5页刘美平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 ,中国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步伐越来越快 ,而决定中国在未来国际竞争与合作中地位的首要因素是人力资源。当我们认真分析中国城乡人力资源存量现状时 ,因城乡教育的差异导致的城乡人力资源差距清晰可见 ;因城乡...
关键词:城乡人力资源 人才资源 教育产品 
加入WTO后中国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被引量:1
《经济纵横》2002年第10期61-63,共3页刘美平 
关键词:WTO 国有企业 体制改革 企业发展 
从两极结构到多元结构——中国转型经济学的基本范式被引量:1
《经济经纬》2002年第5期15-18,共4页刘美平 
中国第一次被动型工业化和外生型城市化形成了无主权状况下畸形的“两极结构” ,建国后第二次赶超型工业化和限制型城市化则形成了有主权状况下倾斜的“两极结构”。“两极结构”已成为中国转型前的历史结构 ,为了突破“两极结构”的束...
关键词:中国转型经济学 基本范式 两极结构 二元结构 多元结构 多元制度结构 多元利益结构 产业结构 
城市土地制度的改革与优化被引量:15
《当代经济研究》2002年第10期56-58,共3页刘美平 
城市用地弹性系数高是城市土地国有制下城市土地管理制度、城市土地使用制度和城市土地征用制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为此 ,应立足于城市化和工业化之间的协同发展 。
关键词:城市 土地使用制度 土地管理制度 土地保护制度 
信息化是实现城乡产业结构升级的根本途径被引量:3
《经济纵横》2002年第8期17-19,共3页刘美平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就要大力推进城乡产业结构的升级 ,即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制造业和传统农业。
关键词:城乡产业结构 信息化 产业结构 产业升级 中国 
马克思主义人口城市化理论被引量:4
《人口学刊》2002年第3期9-13,共5页刘美平 
一般说来 ,在传统的自然经济条件下 ,人口流动性极低 ,在现代的市场经济条件下 ,人口的流动性较高。人口迁移的过程即是人口城市化的过程。无产阶级经典作家在分析资本主义现象和揭示资本主义运动规律的过程中 ,阐述了人口乡城迁移理论 ...
关键词:理论 马克思主义 人口流动 城市化 
优化城乡结构的三大误区
《山东社会科学》2002年第6期44-46,共3页刘美平 
目前 ,在优化城乡结构方面存在三个方面的认识误区 :一为产业误区。二为规模误区。三为体制误区。
关键词:城乡结构 产业误区 规模误区 体制误区 
当代中国发展经济学论纲被引量:3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年第3期107-113,共7页刘美平 
西方发展经济学虽然对我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但它不能作为中国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指导理论 ,所以我们必须研究中国的发展阶段、发展战略、发展道路、发展目标、发展动力、发展主体和发展方式。以此关注中国的经济问题 ,总结中国的改...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 中国 发展经济学 
德国“经济奇迹”深层根源探究及其对中国改革之启示被引量:5
《北方论丛》2002年第1期77-82,共6页刘美平 
德国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溃败,但仍能复兴,并创造“经济奇迹”,根源 在于教育改革为其提供了高质量的人力资本,政治改革为其创造了前提条件,弗莱堡学派、本土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和经济伦理学派相互补充、共同作用形成的社会...
关键词:经济奇迹 社会市场经济模型 创造性研究 开明专制 对外开放 经济民主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