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长均

作品数:13被引量:12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太原市人民检察院更多>>
发文主题:检察官行政行为最高人民检察院学术史刑法学研究更多>>
发文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发文期刊:《刑事法判解》《湘江青年法学》《理论探索》《人民检察》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检察官担当精神的培育路径被引量:1
《人民检察》2017年第11期60-61,共2页陈长均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积极培育和践行检察职业精神,最高人民检察院政治部与检察日报社决定共同组织开展“检察职业精神讨论”征文活动。本刊特设“检察职业精神讨...
关键词:担当精神 检察官 培育 最高人民检察院 路径 职业精神 学习教育 征文活动 
有期徒刑一概吸收拘役不妥
《人民检察》2017年第7期75-75,共1页陈长均 
为解决长期困扰司法实践的异种有期自由刑并罚问题,刑法修正案(九)规定,在刑法第六十九条中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数罪中有判处有期徒刑和拘役的,执行有期徒刑。数罪中有判处有期徒刑和管制,或者拘役和管制的,有期徒刑、拘役执...
关键词:有期徒刑 吸收原则 拘役 刑法修正案 司法实践 自由刑 判处 数罪 
刑法学研究的学术史路径——品读陈兴良教授《刑法的知识转型(学术史)》
《人民检察》2016年第15期54-55,共2页陈长均 
从几年前“不经意的创意”到后来“有意识的创作”,北京大学教授陈兴良在完成了一系列刑法学术史考察之后,2012年隆重推出了专著《刑法的知识转型(学术史)》。全书以叙述性、梳理性和分析性为特征,描述了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刑法...
关键词:刑法学研究 知识转型 大学教授 学术史 陈兴良 品读 路径 新中国成立 
聆听检察事业发展的脚步声
《人民检察》2016年第11期40-40,共1页陈长均 
2007年底,我开始在检察机关工作,头两年,我只身一人在晋,每天在单位过着宿舍、餐厅、办公室三点一线的生活,同事们都说我生活单调,但我并没感觉到枯燥,因为业余时间主要用于读书看报。不久,我发现《人民检察》理论性和实践性都...
关键词:检察事业 《人民检察》 2007年 机关工作 业余时间 检察工作 办公室 理论性 
非法拘禁罪中的时间要素标准
《人民检察》2016年第7期80-80,共1页陈长均 
根据刑法第二百三十八条规定,非法拘禁罪是指“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行为。现有法律及其司法解释并未对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时间要素进行统一规定,但是,司法实践中,有的根据2006年7月26日公布的...
关键词:非法拘禁罪 立案标准 时间要素 最高人民检察院 人身自由 犯罪案件 司法解释 司法实践 
刑法学研究的学术史路径——陈兴良教授《刑法的知识转型(学术史)》读后感
《天津滨海法学》2015年第1期288-292,共5页陈长均 
《刑法的知识转型(学术史)》结束了我国刑法学'无史'的历史,开辟了一块刑法学研究的处女地。该书对刑法学'反思'的结论是,'刑法知识的当代转型,是我国刑法学突围的根本之道。'就理论而言,刑法理论的教义学化是我国当前刑法知识转型的必...
关键词:刑法学研究 知识转型 教义刑法学 
域外刑法各论理论及其借鉴与限度——读山口厚教授《刑法各论》(第二版)引发的思考
《人民检察》2015年第13期58-59,共2页陈长均 
作为《刑法总论》一书的姊妹篇,山口厚教授的《刑法各论》(第二版)在日本刑法学界具有重要影响,是“刑法各论的扛鼎之作”。根据保护法益的不同,《刑法各论》分为三部分:针对个人法益的犯罪(第一编)、针对社会法益的犯罪(第二...
关键词:《刑法各论》 教授 借鉴 个人法益 论理 国家法益 社会法益 刑法分则 
关于反腐倡廉建设的断片思考
《湘江青年法学》2015年第1期62-67,共6页陈长均 
反腐倡廉要标本兼治,既要根据当前实际,确定治标的当务之急,也要针对腐败现象产生的深刻根源,明确治本的长远之计。
关键词:反腐倡廉 治标 治本 
“武器对等”防卫判断原则是否可取
《中国检察官》2015年第12期79-,共1页陈长均 
[案情]2014年12月2日晚10时许,三个"小混混"在某中学附近围殴一名在校高中生李某(已满18周岁),三人将李某推倒并对其进行拳打脚踢,致使李某蹲下且无法站起。在大约被暴打5分钟后,李某掏出随身携带的水果刀将其中一名施暴者汤某腹部捅伤...
关键词:防卫过当 判断原则 轻微伤 施暴者 小混混 重大损害 防卫人 免除处罚 侵害者 不法侵害 
检察官的三个“境界”
《人民检察》2015年第9期53-54,共2页陈长均 
曾任我国台湾地区检察官的蔡碧玉在其法律杂文集《检察手记》自序中写道:“检察之路,其实是一条寂寞的道路。”实际上,对检察官来说,寂寞与孤独不仅是一种基于职业特点的角色需要,也是一种生存状态,更是一种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
关键词:检察官 “境界” 职业特点 台湾地区 精神追求 杂文集 寂寞 法律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