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琳

作品数:10被引量:8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二里头礼器西周中庸遗址更多>>
发文领域:历史地理文学艺术更多>>
发文期刊:《殷都学刊》《文艺评论》《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学术研究》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刘禹锡刺吴、赐紫、立祠:多维视角下的文官行迹与价值碰撞
《中国韵文学刊》2021年第1期16-22,共7页余琳 
刘禹锡出任苏州刺史时,因治水有功被赐金紫。这一事件在当时及此后的时空范围内产生了长久的影响力。从刘个人而言,他借此事件“陈情”,表达出对自身才华的强烈自信及才高受妒的命运总结,体现出文官的个人价值判断立场。从代表中央统治...
关键词:刘禹锡 刺吴 赐紫 立祠 
从口头言说到书面转写——西周祭祀祝辞、《周颂》颂辞与金文嘏辞的形态生成
《学术研究》2020年第7期170-176,共7页余琳 
西周时期,祭祀祝辞、《周颂》颂辞及金文嘏辞是处于同一礼仪场域之下的三种不同类型的文体形态。祭祀祝辞是人神交流的对话型文体,具有情境性、时效性等特征,以仪式中的言说功能为主导,文体形式相对较为脆弱。《周颂》颂辞与祭祀祝辞共...
关键词:祭祀祝辞 《周颂》颂辞 金文嘏辞 
“再现”与“体物”——主客关系视阈下的中西文论话语建构比较
《社会科学战线》2019年第2期161-171,共11页余琳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3CZW011)
"再现"与"体物"分别是西方文论与中国传统文论中关注主体对客体反映问题的重要文论母题,两者都经历了类似的发展阶段:理论酝酿期、成熟期与重塑期,并在此期间面临了类似的问题域,呈现出各有侧重但并不截然矛盾的运思机制。再现论在理论...
关键词:中西文论 再现 模仿 体物 主客关系 
西周“礼文”建构与“中和”审美形态发生被引量:3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5期171-177,共7页余琳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三代礼制遗存与上古文论形态关系研究"(13CZW011)
中庸思想是中国儒家哲学的主导思想,在此基础上开辟出"中和"审美形态,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核心审美理想之一。中庸的确立与"中和"的发生,与上古礼仪制度,尤其是西周完备的礼仪体系和仪式实践是密切相关的。周代礼制在行为实践、理念构型...
关键词:西周 礼文 中庸 中和 
日常行为与意义构造:有关古礼生成方式的探讨——苞苴礼的再发现与解读被引量:1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6年第3期151-156,共6页余琳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三代礼制遗存与上古文论形态关系研究(编号:13CZW011)
苞苴礼是上古礼仪生活中献礼方式的一种,主要承担着鲜蔬、肉类等食物的赠予,在古礼中广泛运用,但不被重视。它含而不露的献礼方式,改变了上古以挚礼为主导的象征性礼物系统,呈现出重义轻物的新趋势。苞苴礼借助自身灵活的结构和对古礼...
关键词:苞苴礼 挚礼《野有死麕》 《木瓜》 
杨向奎的真实观新探:从历史之真到本体之真——文艺研究的“他山之石”
《文艺争鸣》2013年第8期92-96,共5页余琳 
一直以来,杨向奎先生的名字作为"历史学家"而被铭记着,这与先生早年在北大历史系的求学背景,与顾颉刚先生的深厚师生情谊,在山东大学历史学院的任教历程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的治学经历是息息相关的。毫无疑问,杨向奎作为当...
关键词:历史学家 杨向奎 文艺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 真实观 本体 历史研究所 师生情谊 
试论夏族精神符号的内涵与起源——以传世文献与考古发现相结合的解读被引量:1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2年第3期101-106,共6页余琳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三代礼制与诗学相关性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1M501106)
传世文献中,夏族祖先被神话化,并被赋予上"终极"、"恒定"的内涵意义,传达出夏人超越有形、认识本源的精神诉求;这与夏文化遗址的观念性建筑——宫殿建筑中的"向心"结构,在阐释模式上是一致的。传世文献与考古发现的吻合性均表明夏人已...
关键词:夏族 神话 二里头宫殿 盖天说 
商代审美风尚与商礼新变——以商文化遗址中商代器物演变特征为例被引量:1
《殷都学刊》2012年第1期28-34,共7页余琳 
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三代礼制与诗学相关性研究"。(项目编号2011M501106)
商文化是一支具有独立起源与鲜明特色的文化,其前身由先商文化、早商文化发展而来,至安阳殷墟时期,已处于完整而成熟的发育态势之中。商文化一系列遗址所出器物均体现出趋同的特征:即器形中饮食器逐渐占据主导、器身表面积扩大、纹饰日...
关键词:审美风尚 感官 情感 商礼 
试论二里头夏文化遗址中礼器符号类型与表意途径被引量:1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2年第1期16-21,181,共6页余琳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五十批面上资助项目的阶段性成果(2011M501106)
与夏文化密切相关的河南二里头文化遗址中出土了两套礼器类型——专属礼器与日常礼器。专属礼器仅在专门的礼仪场合中使用,是传统礼器的延续。日常礼器则将日常器物礼器化,是礼器中的新变。专属礼器与礼仪开始阶段的神秘属性相关,是意...
关键词:二里头 专属礼器 日常礼器 表意 
夏文化时期礼器生成的双重标准及内涵意义考论——以二里头文化遗址为例被引量:1
《文艺评论》2011年第6期4-9,共6页余琳 
《礼记·礼器》篇,开篇解题:"陆曰:‘郑云:以其记礼,使人成器。孔子谓子贡瑚琏之器是也。’"即虽以论"器"名篇,但旨归在于借器的属性,指出人的"立身"之道。同时,在论及"器"的属性时,也往往采用概念对举的形式,如"多—少"...
关键词:内涵意义 礼器 文化遗址 二里头 夏文化 考论 标准 象征意义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