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辉

作品数:32被引量:50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皖西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民间剪纸民间剪纸艺术乡村社会泥塑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多>>
发文领域:艺术文化科学历史地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发文期刊:《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农业考古》《皖西学院学报》《信阳农林学院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安徽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安徽畲族民歌的发展困境与传承路径
《皖西学院学报》2023年第6期139-143,共5页汪斌 熊辉 
皖西学院校级人文社科重点项目(WXSK202063);六安市社会科学创新发展项目(2022LSK38)。
安徽省宣城市宁国市云梯畲族乡是安徽省唯一的民族乡,畲族民歌经历了五个发展时期,在安徽云梯畲族乡传承了百年,孕育了独特的闽皖调特色。安徽畲族民歌分为史歌、情歌、婚俗歌、叙事歌、哀歌等五种类型。随着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加快,安...
关键词:安徽畲族 畲族民歌 发展困境 传承路径 
遗产与资源:乡村文化振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路径——以皖西乡村为例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3期114-119,共6页熊辉 
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乡村振兴背景下皖西乡村非遗文化传播研究”(项目号:AHSKQ2019D101)。
乡村振兴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它的乡土性与地方性,对乡村文化振兴具有文化传承、活跃经济与社会治理意义。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建设乡村文史馆、发展村落休闲旅游、复兴乡镇企业、发展生态休闲农林产业、发...
关键词:乡村文化振兴 非物质文化遗产 皖西乡村 遗产与资源 
加强茶类非遗传承保护 促进茶文化高质量发展被引量:8
《农业考古》2023年第2期175-180,共6页熊辉 沈昕 
安徽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乡村振兴背景下皖西乡村非遗文化传播研究”(项目编号:AHSKQ2019D101)。
我国茶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入选“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彰显了我国茶文化与茶产业发展的重要成果。据调查显示,我国还存在茶文化普及不充分、不深入,茶文化发展不...
关键词:茶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 茶旅融合 数字传播 
乡村非遗文化传播研究——以皖西乡村为例被引量:1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5期24-29,共6页熊辉 
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乡村振兴背景下皖西乡村非遗文化传播研究”(AHSKQ2019D1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乡村社会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它具有乡土性与实用性、集体性与公共性、稳定性与持久性、分散性与差异性、历史性与民间性、流变性与地方性的特征。在乡村非遗文化传播活动中,传承人、非遗形态、传承方式、乡村社会结构...
关键词:非遗文化传播 乡土性逻辑 皖西乡村 半熟人社会 
乡村非遗文化传播的路径研究——以皖西大别山区为例
《信阳农林学院学报》2022年第3期72-76,共5页熊辉 
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AHSKQ2019D101)
乡村非遗文化既是乡村社会生活的日常,又是一种特殊的文化资源,它的传播得益于乡村半熟人的社会结构关系。现代行政组织管理与新兴的信息媒介,构成了乡村非遗文化传播的重要路径。以皖西大别山区的非遗文化资源为例,把乡村非遗文化的传...
关键词:乡村社会 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播路径 皖西大别山 
淠史杭水利生态文化旅游资源的建构路径研究被引量:1
《皖西学院学报》2022年第4期26-33,共8页熊辉 仝正涛 
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AHSKQ2019D101)。
淠史杭水利工程及其灌区周边的历史、自然与文化资源,是淠史杭生态文化旅游资源的核心,但这一资源并未被充分利用。对皖西地区治淮历史文化的梳理,夯实了淠史杭生态文化的基础,在物质层面提出构建“六点三线”的水利风景旅游资源,再造...
关键词:淠史杭水利工程 生态文化 淮河文化 文化资源 非物质文化资源 
皖西红色文化资源分类及其特征研究被引量:4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22年第4期7-12,共6页熊辉 杜文强 
安徽省2019年度高校优秀青年人才支持计划项目“乡村振兴背景下皖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研究”,项目编号:gxyq2019069;六安市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中心项目“大别山精神的理论与实践逻辑研究”,项目编号:wxsz2020003。
皖西是著名的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资源异常丰富。通过对皖西现辖区内,四县、三区红色文化资源的梳理,并将其内容划分为:红色物质文化资源、红色文献与档案信息资源、红色文艺创作资源、红色精神文化资源等四个方面。进而将皖西红色文化资...
关键词:皖西 红色文化 资源 特征 大别山精神 
记忆与建构:临淮泥塑的创作主题与淮河乡村社会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2期128-134,共7页熊辉 
安徽省高校优秀青年人才支持计划项目“乡村振兴背景下皖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研究”(gxyq2019069)。
临淮泥塑是淮河南岸乡村社会中的一项民间手工艺,淮河乡村社会的生产生活为临淮泥塑提供了丰富的创作主题。以临淮泥塑为物质文化媒介,以个人与社会记忆为视角,建构了淮河乡村社会独特的文化景观,即乡村社会与孩童成长、节庆活动、返璞...
关键词:临淮泥塑 记忆与建构 乡村社会 节庆活动 治淮精神 
临淮泥塑的历史、艺术特色与文化内涵研究
《信阳农林学院学报》2022年第1期82-86,共5页熊辉 
安徽省高校优秀青年人才支持计划项目(gxyq2019069)。
临淮泥塑是淮河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以稚拙小巧的视觉形态,多元化的题材,质朴的材料,欢乐祥和的情节,构成了临淮地区民俗手工艺独有的艺术特色。通过对临淮泥塑历史的分析、艺术特色的归纳,总结了临淮泥塑具有书写家国情怀、记录乡土...
关键词:临淮泥塑 淮河文化 乡村社会 田园记忆 
皖西临淮泥塑的文化内涵研究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6期24-29,共6页熊辉 
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乡村振兴背景下皖西乡村非遗文化传播研究”(AHSKQ2019D101)。
皖西临淮泥塑是淮河中游临淮岗乡的一项民间手工艺,它在淮河文化的孕育下传承发展至今。临淮泥塑纯然、乡土的物性特征和稚拙、实用的视觉形态特征构成了其独特的物质文化内涵。作为淮河地方性知识的临淮泥塑以治淮精神、关照民情与乡...
关键词:皖西临淮泥塑 淮河文化 仪式化 乡村社会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