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晓燕

作品数:10被引量:6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江西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以人为本高校教师师德建设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利益观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更多>>
发文期刊:《学习月刊》《现代妇女(理论前沿)》《教育与职业》《商》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浅谈网络环境下如何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青年作家》2015年第4期76-76,78,共2页魏晓燕 孙斌 
江西省经济社会发展专项研究2014年度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逻辑和实现路径研究》(项目编号:14ZT04);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专项研究2014年度项目《认同与践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专项,项目编号:SZZX142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在信息迅速传播的今天,网络成为了信息传播的主流媒体,而高校学生则成为了网络的主要用户,高校学生的思想观念也因此能逐渐发生着细微变化,这给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不过,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背后所带...
关键词:网络环境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创新 对策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探究
《现代妇女(理论前沿)》2015年第3期88-88,91,共2页魏晓燕 孙斌 
江西省经济社会发展专项研究2014年度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逻辑和实现路径研究》(编号:14ZT04);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专项研究2014年度项目《认同与践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现培育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专项.编号:SZZX142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嫩育不仅仅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需要,还是大学生自身成长成才的需要。作为人才培养基地的高校,肩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级人才的使命,德育对于培...
关键词:大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育 
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下高校教师师德建设问题的思考
《商》2015年第3期46-46,共1页魏晓燕 孙斌 
江西省经济社会发展专项研究2014年度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逻辑和实现路径研究>(编号:14ZT04);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专项研究2014年度项目<认同与践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专项;编号:SZZX142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当代大学的可持续发展依赖于优秀人才的培养,而优秀人才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师资力量,师资良好与否不仅取决于教师的专业水平,更取决于教师的道德修养。作为高校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的教师,理应在道德上严于律己,为人师表,而高校更应该注...
关键词:高校教师 核心价值观 师德建设 
利益观视野下高校教师师德建设的思考被引量:5
《教育与职业》2011年第27期77-79,共3页魏晓燕 金博 
伴随着社会利益和生活方式的多样化发展,社会生活形态中追求利益的特点极其明显,同样这种利益观也不断地冲击着教师师德的建设,传统师德建设遇到了重重挑战,出现了种种变异,也影响了高校的教育发展和教学秩序的稳定。文章分析了现存的...
关键词:利益观高校教师师德 
论以人为本的理论意义
《党史文苑(下半月学术版)》2010年第6期55-56,共2页魏晓燕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解决了发展观的一个重要命题,即发展依靠的主体和发展的目的。以人为本既是对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同时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以人为本 理论意义 
试论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对象主体性确立的意义被引量:1
《教育与职业》2009年第33期62-63,共2页魏晓燕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长期存在效果不强的问题,导致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就是思想政治教育中忽视人的主体性。任何忽视人的主体性存在的教育,都是不可能达到效果的,因此,必须强化人的主体性认识,这是解决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根本途径...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教育对象主体性 意义 
坚持以人为本 构建和谐校园
《党史文苑(下半月学术版)》2009年第4期56-58,共3页魏晓燕 孙斌 
大学和谐校园的建设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份,关系到高等教育的质量和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我们必须站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坚持"和谐办学"的方针,在和谐校园建设中坚持以人为本。
关键词:和谐校园 以人为本 高等教育 教学管理 
论高校和谐德育的人本性构建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旬)》2008年第S1期182-183,共2页孙斌 魏晓燕 韩瑞 
高校和谐德育工作的构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只有坚持了以人为本,才能确保和谐德育的发展方向,才能促进大学德育工作有效的展开,才能进一步促进高校和谐德育的建设,才能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人本德育观。
关键词:以人为本 和谐德育 
论社会主义荣辱观对高校德育的作用
《教育与职业》2007年第20期79-80,共2页孙斌 魏晓燕 
当前高校德育工作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这给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发展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出现了一些问题。因此,我们应当从社会主义荣辱观中汲取营养,用社会主义荣辱观来丰富和完善高校的德育工作。
关键词:高校 德育 社会主义荣辱观 
儒家思想对构建高校校园文化的借鉴意义
《学习月刊》2006年第20期109-110,共2页孙斌 魏晓燕 陈荣娇 
关键词:大学校园文化 人文精神 儒家思想 中华民族 中国民族 中国传统文化 个体主体 大学精神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