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波

作品数:4被引量:0H指数:0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公民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主题:阐释性叙事公民个案教科书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更多>>
发文期刊:《浙江教育科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4
视图:
排序:
文化相对主义与人权教育
《浙江教育科学》2017年第3期3-6,共4页彭波 
当代人权教育的一个主要的挑战是来自文化相对主义。文化相对主义的要义为两条:一是极力推崇自身的文化及价值;二是反对在不同文化之间作价值比较及排序。这两条要义都和人权教育的理念是冲突的。因此,人权教育应对挑战要坚信:人权高于...
关键词:文化相对主义 人权 人权教育 
以一个孩子的成长为个案——看苏霍姆林斯基是怎样应对道德冷漠的
《浙江教育科学》2016年第3期13-14,17,共3页彭波 
道德冷漠是苏霍姆林斯基进行道德教育一直极力避免的,其对儿童为何在品德形成中出现冷漠现象做出了原因分析,并给出相应的应对策略。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导致学生冷漠的原因主要是来自家庭环境和学校教育的不良影响。鉴于此,其在处理如何...
关键词:道德冷漠  情感 精神生活 
论民国时期公民科教科书叙事的非阐释性——基于《模范公民》课本的分析
《浙江教育科学》2016年第2期9-14,共6页彭波 
公民教科书叙事是道德叙事的一种,而道德叙事则是道德教育的一种重要的存在方式。通过对民国时期教科书《模范公民》的结构和内容的分析,发现叙事占有内容的很大一部分,从故事图、故事和其它叙事方式(包括告示、规则、歌曲、书信、选举...
关键词:公民科教科书 叙事 非阐释性 
道德生活及其缺憾——一种德性伦理学的审视
《浙江教育科学》2016年第1期37-39,共3页彭波 
道德生活指向幸福生活。然而道德生活除了带来幸福之外,还有其它副产品。柏拉图讲先有城邦幸福才有个人的幸福,亚里士多德会讲幸福生活是灵魂合于德性的完满实现活动。前者可能会带来极权,后者带来文明对本能的压抑,会产生一系列问题。...
关键词:道德生活 幸福 德性 文明 社会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