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剑华

作品数:24被引量:95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海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更多>>
发文主题:文学思潮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浪漫主义近代文学新古典主义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社会学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文艺研究》《河北学刊》《学术月刊》《江汉论坛》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理性沉思:论新时期文学的文学史意义被引量:1
《琼州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39-46,共8页宋剑华 
新时期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也是自"五四"新文学以来最活跃、最具有文学史意义的一个特殊发展时期。它先后经历了对政治理性主义的思想解构,恢复了人性写真和悲剧精神,最终以自然主义的艺术倾向过渡,完成了中国现代文...
关键词:新时期文学 现代文学 文学史 自然主义倾向 悲剧精神 政治批判 文化批判 
论新中国十七年文学的艺术追求与经验教训被引量:7
《社会科学辑刊》2004年第1期133-139,共7页宋剑华 
新中国十七年文学并非是作为一种纯粹意义上的艺术审美对象而存在 ,而是作为一种特殊意义上的社会政治现象而存在。它以政治意志为价值准则 ,以英雄主义为美学理想 ,以浪漫主义为表现形式 ,追求绝对崇高的艺术旨趣 ,营造了一种史诗颂歌...
关键词:政治意志 崇高理想 英雄史诗 艺术神话 浪漫主义 
从非理性群体意识到集体主义精神理念———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对于传统文化的历史继承关系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1-7,共7页宋剑华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 2 0 0 0年资助项目"当代文学价值观转换"中的一部分
集体主义精神 ,是主流价值观的核心理念。如果用政治学的术语来加以表述 ,它的基本要义应是 :以无产阶级的群体利益为至高无上的行为准则 ,以个体对于整体无条件的服从为纪律规范 ,以公正无私的自我奉献精神为思想信仰 ,以只有解放全人...
关键词:非理性群体意识 集体主义精神理念 二十世纪 中国文学 历史 继承 现代文学 
苦闷与亢奋——论中国现代作家的青春激情与理想人生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4期21-26,共6页宋剑华 
综观中国现代作家的思想发展历程 ,我们可以发现这样一个显著的特点 :他们走向文坛时虽然都很年轻 ,却都富有崇高的人生理想 ;他们家庭的经济条件也都非常不错 ,但却敢于背叛自己的阶级出身而成为中国现代政治革命的追随者 ;他们都具有...
关键词:中国 现代作家 青春期 叛逆个性 政治理想 浪漫主义 文学评论 
感性与理性:论百年中国文学人文精神的消解过程
《琼州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35-43,共9页宋剑华 
2000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资助项目"当代文学价值观转换"的一部分
一部 2 0世纪中国文学史 ,在很长的一段历史发展时间里 ,都是以展示中国现代作家“与人奋斗”的精神快感为己任的 ;崇尚文学的政治功利主义和艺术审美的思想意识形态化 ,无疑使中国现代作家自觉放弃了个性主体意识的理性立场 ,进而从对...
关键词:感性 理性 中国文学 人文精神 阶级群体意识 人性 阶级斗争 无产阶级政治理念 
困惑与彷徨:论新时期文学对阶级斗争人生哲学的艺术解构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1期45-49,共5页宋剑华 
从 2 0世纪 3 0年代左翼文学运动开始形成的阶级斗争价值理念 ,曾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过极为深刻的政治影响。到了新时期以后 ,伴随着改革开放国策的实行 ,人们对于“文艺是阶级斗争的工具”说展开了全面的反思和理性的思考。可以说整个...
关键词:阶级斗争 伤痕文学 反思文学 价值 人生哲学 20世纪 80年代 文学价值观 政治 
二十世纪中国现实主义文学运动之反省被引量:13
《文学评论》1999年第5期73-84,共12页宋剑华 
本文认为 ,现实主义是 2 0世纪中国文学运动的主导性文艺思潮 ,但却不是严格意义且符合世界规范的现实主义文艺思潮。由于缺乏必要的物质文化背景 ,2 0世纪中国的现实主义文学运动 ,在对西方的选择接纳过程中 ,明显地采取了一种民族主...
关键词:中国现实主义文学运动 现实主义作家 20世纪 革命现实主义 鲁迅小说 西方现实主义 文化批判意识 中国文学 现实主义理论 批判功能 
艰难的启蒙——20世纪中国现实主义文学论被引量:2
《社会科学辑刊》1999年第4期142-145,共4页宋剑华 
编者的话20世纪中国文学思潮的迭涌,带来了中国文学创作繁复多样的面貌,欧美近现代多种文学思潮都在20世纪中国文坛出现过,如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唯美主义、新古典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神秘主义、民族主义、人文主义、...
关键词:现实主义理论 中国现实主义文学运动 西方现实主义 20世纪 批判功能 中国文学 现实主义作家 文学思潮 启蒙主义 真实论 
基督精神与曹禺戏剧的结构模式被引量:4
《荆州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第4期27-35,共9页宋剑华 
基督教文化对曹禺的精神人格有着广泛的影响, 这既体现在曹禺戏剧的创作模式中, 也体现在其戏剧的人物类型上。曹禺戏剧的创作模式可分为: 原罪意识与《雷雨》的创作模式, 世界末日情绪与《日出》的创作模式, 爱的教义与《原野》...
关键词:基督精神 曹禺 戏剧 结构模式 人物类型 文学评论 原罪意识 世界末日情绪 《雷雨》 《日出》 
后新诗潮的意义与局限被引量:1
《天津社会科学》1999年第3期67-69,共3页宋剑华 
我们应该为后新诗潮的出现而喝彩。正是一批自由放纵且具有创新精神的年轻生命,让我们真正感受到了中国文学的现代气息。后新诗潮的诗人群体,在商品经济的大潮面前自甘寂寞,在强大的主流文学面前保持着绝然的独立,他们于绝对自由状...
关键词:后新诗潮 中国文学 诗人群体 现代意识 现代诗歌 孤独意识 创新精神 生命意识 中国现代文学 主流文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