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美丽

作品数:18被引量:22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宿州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传统文化童谣历史记载教学改革古诗词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文化科学经济管理语言文字更多>>
发文期刊:《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重庆三峡学院学报》《宿州学院学报》《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更多>>
所获基金: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皖北乡村文旅融合的发展路径被引量:2
《旅游纵览》2023年第7期138-141,共4页王馨可 霍美丽 
安徽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皖北乡村特色文化旅游的多元融合与创新发展研究”(S202110379152);宿州学院校级教学研究项目“新媒体环境下《中国文化概论》课程思政混合式教学实践研究”(szxy2022ksjy09)。
乡村振兴战略是乡村地区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皖北乡村地区地理位置重要且文化底蕴丰厚,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对其地区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促进文旅融合是皖北乡村地区将文化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以促进乡村振兴的...
关键词:乡村振兴 文旅融合 皖北地区 
文旅融合背景下宿州楚汉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被引量:2
《宿州学院学报》2022年第10期1-4,22,共5页霍美丽 段香转 
安徽省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研究课题(2021CX135);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SK2020A0526);宿州学院重点科研项目(2019yzd15);宿州学院科研平台开放课题(2020ykf25)。
宿州地区的楚汉文化资源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与巨大的社会经济价值,然而直至今日仍未得到合理有效的开发利用。从文化记忆传承、旅游开发、区位格局等多角度入手,深度分析宿州楚汉文化资源的开发现状,针对这一文化资源在文化遗产保...
关键词:宿州市 文旅融合 楚汉文化 旅游开发 
灵璧磬石文化溯源考被引量:1
《宿州学院学报》2021年第5期19-24,共6页朱曙辉 霍美丽 
安徽省教育厅高校优秀青年人才支持计划项目(gxyqZD2018081);宿州学院重点科研项目(2019yzd15)。
为厘清灵璧石文化的发展历程,采用社会历史研究法,从探源视角对灵璧磬石文化发展的源头进行追溯。据考证:《尚书·禹贡》中记载的"泗滨浮磬"原是徐州吕梁洪所产磬石,在南北朝时期,因为南北战争和资源枯竭等原因,吕梁磬石开采停止,同时...
关键词:灵璧 吕梁洪 磬石文化 泗滨浮磬 礼乐文化 
基于SPOC的高校古诗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析被引量:1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2021年第3期23-28,共6页朱曙辉 霍美丽 
安徽省质量工程项目“新教改形势下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情境教学法研究”(编号:2020jyxm2197);宿州学院质量工程项目“新教改形势下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情境教学法研究”(编号:szxy2019jyxm16);安徽省省级教学团队项目(编号:2019jxtd112)。
传统的古诗词教学模式严重依赖于教师单向输出信息,学生学习积极性与知识内化效率不高,缺乏学习过程监管与综合能力测评。将SPOC教学模式引入古诗词翻转课堂教学设计中,借鉴K-W-L三位一体教学法,将SPOC在线学习与协作探究式课堂教学结合...
关键词:翻转课堂 SPOC 古诗词 教学改革 
隐逸文化在魏晋六朝的演进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8期86-88,共3页霍美丽 
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AHSKQ2017D84)
在魏晋六朝的特殊文化环境中,传统隐逸文化在内涵与外延上都有较大发展。它在对先秦两汉的儒、道隐逸文化各有扬弃的基础上形成自身特有的以自然为核心的新型人格模式,并发掘出自然山水与田园生活的审美价值,同时将隐逸文化拓展至艺术领...
关键词:隐逸文化 魏晋六朝 玄学 山水田园诗 山水画 
钱起、王建宣城诗歌考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4期36-38,共3页霍美丽 朱曙辉 
2018年安徽省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研究课题攻关研究项目"‘皖南唐诗之路’文化旅游产业研究"(2018CX106);安徽省教育厅高校优秀青年人才支持计划项目(gxyqZD2018081)
唐代宣城地区是东南地区的政治、经济中心城市之一,且处于南北往来的交通要道中,许多诗人曾游历宣城,留下了丰厚的唐诗文化遗产,这是当今"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可资利用的珍贵文化资源。据考证,钱起于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春...
关键词:钱起 王建 宣城 诗歌 
“吴中四才子”定名考论被引量:1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2017年第5期116-121,共6页霍美丽 朱曙辉 
明万历中期陆应阳第一次明确记录了"吴中四才子"这一名号,此后经由明末钱谦益的引用而广为人知,最终在清初官修国史中完成定型过程。"吴中四才子"名号背后所体现的是明代以来地域文化的自觉意识与吴中文化的本土特征。
关键词:吴中四才子 王世贞 陆应阳 地域文化 
论杨维桢对古典游仙诗传统的突破创新被引量:1
《宜春学院学报》2017年第5期87-91,共5页朱曙辉 霍美丽 
元末杨维桢的《小游仙》组诗是中国古典游仙诗发展的一个重要节点,对它的分析是厘清游仙诗从中古传统向近代传统过渡的必然桥梁。杨维桢这组游仙诗以个人情性为立足点,对古典游仙诗传统加以改造,打破了前代游仙诗以虚构为主的写作惯例,...
关键词:杨维桢 游仙诗 情性 虚构 险怪 
“切块拼接法”在传统文化概论课程中的运用研究被引量:1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15年第8期80-82,共3页霍美丽 
宿州学院校级"质量工程"教学研究项目"产业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教学改革研究"的相关研究成果;项目编号为:[szxyjyxm201258]
在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中,高校传统文化概论课程面临着学生课程参与度不足、缺乏交互等诸多窘境,教学效果不佳。引入合作学习模式中的"切块拼接法"作为教学策略后,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大幅增强,其包括自主学习能力与交流能...
关键词:切块拼接法 传统文化概论 课程设计 教学效果 
论汉代隐逸文化对先秦隐逸文化的改造与发展被引量:1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2015年第8期154-156,共3页霍美丽 
在汉代之前,隐逸文化虽然借助儒、道两家的思想资源而得以成形,但在文化内涵上并未能摆脱这两种主流文化观念的笼罩而自成体系,处于儒、道对立的分裂态势中。而汉代隐逸文化则从时代政治文化环境出发,分别借鉴儒家隐逸思想中的道德化原...
关键词:先秦 汉代 儒家 道家 隐逸 政治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