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继华

作品数:10被引量:17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山西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黄梅戏舞台演出族群意识层级体系学校教育更多>>
发文领域:艺术文学更多>>
发文期刊:《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民族艺术研究》《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华戏曲》更多>>
所获基金: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一戏多称”:黄梅戏早期名称的演变与区域传播被引量:1
《中华戏曲》2015年第2期258-272,共13页陈继华 
中国古代社会往往视诗歌为正统,传统戏曲常常处于边缘化的地位。当一个新的声腔萌芽之时,封建统治阶级和文人阶层大多对此不值一哂。新生剧种多来自民间,缺乏文人的介入,文学品格自然不高,难以克服草根文化自身发展参差不齐、格调驳杂...
关键词:封建统治阶级 区域传播 不值一哂 下河调 凤阳花鼓 三角戏 采茶歌 黄冈 古代社会 演唱形式 
论《踏谣娘》的巫傩文化基因被引量:1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期66-69,共4页陈继华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山西祭祀戏剧形态研究"(13CZW057)的阶段性成果
巫术宗教仪式是中国戏剧形成的重要源头之一,特别是颇具戏剧表演因素的傩祭,对戏曲的形成和发展影响深远。与后世戏剧相比,唐代歌舞戏更多地保留了戏剧生成的原始巫傩文化元素,其代表剧目《踏谣娘》即可印证。不论是剧中男主人公苏中郎...
关键词:《踏谣娘》 踏歌 巫傩 文化基因 
宋杂剧金院本“酸目”新探
《四川戏剧》2013年第9期46-49,共4页牛刚花 陈继华 
宋杂剧和金院本中有一些包含"酸"字的剧目,由于资料的缺乏,对这些剧目的考证只能略涉一二,且难下定论。笔者在前辈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对这些"酸目"进行了新探索,提出了几点不同的认识:1."酸"指秀才一类的读书人,"哮"仅仅指这类读书人中...
关键词:宋杂剧 金院本 “酸目” 
黄梅戏舞台演出信息系统论——以传播学为视角
《宜宾学院学报》2013年第3期59-63,共5页陈继华 
安徽省社科规划项目"大众传媒视野下的黄梅戏艺术形态研究"(AHSK09-10D112);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皖江历史文化研究中心)项目"黄梅戏舞台演出传播形态研究"(2011sk783)
黄梅戏的传播大致可以分为舞台演出传播和大众传播两种方式。从传播学的角度看,任何艺术传播活动都传播一定的艺术信息,黄梅戏舞台演出传播活动传递的是以黄梅戏表演艺术为核心的系统信息。黄梅戏舞台表演艺术的信息系统包括表演系统、...
关键词:黄梅戏 舞台传播 艺术信息 信息系统 
黄梅戏表演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以安庆师范学院为例被引量:1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13年第2期225-226,234,共3页陈继华 
国家级特色专业(黄梅戏表演专业;项目编号:TS10892);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黄梅戏本科表演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项目建设
从学校教育层级来看,黄梅戏教育已实现了从中等职业教育到高等(职业)教育的转变,学历层次也实现了中专、大专和本科教育层次的飞跃。安庆师范学院黄梅戏表演本科专业的开设,实现了黄梅戏表演各教育层次的有效衔接,对全国黄梅戏表演专业...
关键词:黄梅戏 表演本科 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实践 
构建黄梅戏教育层级体系 创新黄梅戏人才培养模式被引量:6
《四川戏剧》2013年第2期138-140,共3页陈继华 牛刚花 
国家级特色专业(黄梅戏表演专业);和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黄梅戏本科表演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项目建设的理论成果之一;项目编号:TS10892
黄梅戏艺术人才的培养经历了从"口传心授"的个体传授、班社"科班"有意识的集中传授和现代学校教育这样三个发展阶段。当下,现代学校制度基本上已成为黄梅戏人才培养的主体力量。从学校教育层级来看,黄梅戏教育已实现了从中等职业教育到...
关键词:黄梅戏 学校教育 教育层级 人才培养模式 
传播学视野中的黄梅戏演出传播主体研究被引量:3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4期150-152,共3页陈继华 
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黄梅戏舞台演出传播形态研究"(2011sk783)
黄梅戏演出传播本质上是一种群体传播活动。这种群体活动的传播主体包括两个层次,一是指演出活动的策划者和组织者,二是舞台演出的主体。从戏曲传播角度看,班社和艺人既是黄梅戏舞台演出的主体,也是黄梅戏舞台传播的核心主体。黄梅戏班...
关键词:黄梅戏 舞台演出 传播主体 班社艺人 
大众传媒背景下黄梅戏的传播与发展被引量:3
《民族艺术研究》2011年第4期36-42,共7页陈继华 甘琴 
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大众传媒视野下的黄梅戏艺术形态研究>(AHSK09-10D112)
黄梅戏是建国以后才为全国人民知晓的地方剧种之一。从乡野小调到全国五大剧种之一,现代传媒在黄梅戏的发展史上功不可没。可以这样说,黄梅戏今日的辉煌是和现代传播媒介的大力推动直接相关的。文章立足于黄梅戏利用现代媒体传播的类型...
关键词:大众传媒 黄梅戏影视剧 传播 发展 
黄梅戏中的“才子佳人”
《黄梅戏艺术》2010年第3期17-18,共2页陈继华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黄梅戏的改革与传承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批准号:07BB19)
中国戏曲形成伊始,才子佳人戏便成为戏曲舞台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元杂剧有大量才子佳人戏,其中王实甫一部〈西厢记〉成为元代乃至古代第一部也是最经典的一部才子佳人戏,张生与莺莺也成为才子和佳人的最佳艺术形象阐释.
关键词:才子佳人 黄梅戏 戏曲形成 戏曲舞台 艺术形象 元杂剧 西厢记 王实甫 
从民间小戏看乡土社会的民众意识——以太原秧歌为例被引量:2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5期104-105,108,共3页牛刚花 陈继华 
有着浓郁地方特色的民间小戏,往往包含着深层的历史文化内蕴,反映着一地的社会民众意识。太原秧歌是产生于古太原县一带的乡土艺术,涵盖了农村生活的风俗人情,民俗文化,虽几近灭亡,但其社会历史价值不容忽视。以太原秧歌为例,从这一特...
关键词:民间小戏 太原秧歌 乡土社会 民众意识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