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

作品数:8被引量:11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语言研究所更多>>
发文主题:安阳方言晋语语法化构式儿尾更多>>
发文领域:语言文字文学更多>>
发文期刊:《安阳工学院学报》《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语言文字应用》《魅力中国》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大数据下建国以来武汉人名面面观被引量:2
《语言文字应用》2015年第3期76-87,共12页王芳 
本文将建国后65年划分为五个历史时期,利用人名调查软件对五个时期武汉市民姓名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武汉人名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一定的地域特点;名字形式上经历了单、双名的消长;内涵上由关注社会政治转向寄予美好期望,且具...
关键词:大数据 姓氏 人名 武汉 重名 
表处置义“连”字句的语义特点、语法功能和语法化途径——以豫北安阳方言为例被引量:1
《江汉学术》2015年第2期122-128,共7页王芳 冯广艺 
广东省教育厅项目"语义演变的规律性:以同义词语的演变互证为中心"(2012WYM_0024)
豫北安阳方言的"连"和普通话的"连"一样可作动词、副词、连词、介词、表强调的语法标记成分,除此外,还可构成"连"字处置句。"连"字处置句的结构、语义、语法特点跟普通话"把"字句有同有异,其中较有特点的是:表空间位移的"连"字处置句必...
关键词:连字句 处置句 处置标记 安阳方言 
河南安阳方言的时间助词“动儿”被引量:5
《安阳工学院学报》2014年第1期72-76,共5页王芳 
广东省教育厅项目"语义演变的规律性:以同义词语的演变互证为中心"(项目编号:2012WYM_0024)
安阳方言的"动儿"经常跟谓词性词语构成"VP动儿"格式,意义相当于"……的时候"。本文描写了"VP动儿"的语法和语义特点,比较了晋方言各地区"动/动儿"类结构、用法的差异,指出了该类结构语法化程度的不同。并从语法化角度区分了"VP动儿"与...
关键词:安阳方言 晋语 时间助词 语法化 构式 
安阳方言的“儿化”和“儿尾”被引量:3
《安阳工学院学报》2013年第3期66-69,共4页王芳 
安阳市区方言的"儿化"和"儿尾"与中原官话、普通话相比,有很大不同,该文用共时描写的方法,对安阳方言的"儿化"、"儿尾"进行研究,提出安阳方言"儿化"和"儿尾"现象并存,并受前一音节影响与"子尾"呈互补分布的面貌;并结合历时分析和语法化...
关键词:安阳方言 儿化 儿尾 子尾 语法化 晋语 
表情达意 形象贴切——浅析《闲聊宦子塌》中叠词的运用
《焦作大学学报》2012年第2期37-38,41,共3页王芳 
文章就《闲聊宦子塌》一文中出现的叠词做定量分析,针对出现的叠词进行归类,然后就出现最多的三种AA型、ABB型、AABB型进行探讨。重点探讨它们在语用层面的表达效果以及它们出现最多的原因。
关键词:叠词 语言特色 
苏童女性系列小说的画面感
《魅力中国》2009年第15期116-116,118,共2页熊珵 王芳 
苏童作为当代优秀的小说家,其语言的驾驭能力十分了得。也正因为如此形成了其小说的独特画面感,本文从古典、颓艳感伤、孤艳三个角度进行分析,探求苏童小说的画面特质以及其对女性命运的理解。
关键词:画面感 古典 颓艳感伤 冷艳 女性 
张贤亮的“孤独”——浅析《灵与肉》中“孤独”
《魅力中国》2009年第15期108-108,110,共2页王芳 熊珵 
本文首先从张贤亮的生平遭遇谈起,然后简单归纳了他创作的总体艺术风格和特点。他各个时期的写作侧重有所不同,描绘了各色各样的人物及多样的情结,如"恋母"情结,还有很多关于性爱和饥饿的描写,他的作品中流露出他的伤痕记忆。本文主要...
关键词:张贤亮 孤独 《灵与肉》 
“豫”字新论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2期126-127,共2页王芳 
“豫”是河南省的别称。这一别称的由来似乎已有定论。《说文解字》对“豫”是这么解释的:“豫,象之大者”。而据许多史料和考古发现证明,“距今六、七千年前,是黄河流域最温暖的一个时期,适宜野象生活”。因而,古代黄河流域被称...
关键词:引申义 《说文解字注》 黄河流域 自然风貌 考古发现 本义 《周礼》 语言方式 春秋战国 甲骨文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