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琴

作品数:20被引量:11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南昌航空大学文法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修辞《风声》类型片新闻评论汪曾祺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文学艺术生物学更多>>
发文期刊:《艺苑》《江西社会科学》《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声屏世界》更多>>
所获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江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转译与增值:以“林生斌事件”论大学生媒介素养培育实践
《大学(研究与管理)》2022年第1期165-168,共4页刘琴 
南昌航空大学2019年校级教改重点课题“热点事件解读视角的价值导引融入当代大学生媒介素养培育研究”(课题编号:JY1965)的结题性成果。
当前移动互联网已成为大学生使用、传播和参与媒介的重要平台,媒介素养的性质因媒介秩序的变化而改变,数字信息传播成为大学生媒介素养培育的实践现场,互联网行为是身体缺席、情绪和言论“在场”的网络社交,具备鲜活的研究现实性。林生...
关键词:媒介素养 培育实践 转译 增值 
移动数字阅读环境中文学受众的传播赋能——以晋江文学城为例被引量:1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20年第8期9-10,共2页刘琴 
教育部2014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14YJCZH100)“移动互联网数字阅读环境下文学传播研究:现状、问题与路径思考”的阶段性成果。
笔者论文在研究中发现,移动数字阅读环境下的文学书写由固化形态呈现出液态化相变,文学受众的演变是一个驱动性要素。移动互联网传播的发展进一步促进网络的分权、赋能,文学用户的内容生产被赋予了新的能力,其身份呈现出由消费者到粉丝...
关键词:移动数字阅读 文学受众 赋能 
文学传播中的电子媒介新主体:从《朗读者》到《一千零一夜》
《声屏世界》2020年第12期29-31,共3页刘琴 
教育部2014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14YJCZH100)“移动互联网数字阅读环境下文学传播研究:现状、问题与路径思考”的阶段性成果。
在移动数字阅读环境下,印刷文学传播活动中形成的支配关系发生了巨变,传播主体的文学传播话语权的垄断性被稀释,从《朗读者》到《一千零一夜》,对用户社群情感黏度的打磨与阅读日常性的凸显成为电子媒介新组织化传播主体在移动数字阅读...
关键词:文学传播 电子媒介 新主体 移动数字阅读 
国产动画电影与移动社交传播中的文化形象建构——以《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和《大鱼海棠》为例
《文艺论坛》2018年第3期105-109,共5页刘琴 
教育部2014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移动互联网数字阅读环境下文学传播研究:现状、问题与路径思考”(项目编号:14YJCZH100)的阶段性成果
文章从移动社交传播的研究视角,以两部国产动画电影为观测样本,对国产动画电影的文化形象建构进行探讨。论文认为,在互联网逻辑演化背景下,国产动画电影文化形象的建构在管道、文本生产与用户这三个方面出现了危机;在移动社交传播中,传...
关键词:国产动画电影 移动社交传播 文化形象 
“出圈”:省级卫视品牌定位的一个研究视角被引量:1
《声屏世界》2018年第9期50-52,共3页刘琴 
江西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限娱令"背景下江西卫视的品牌定位研究(XW1311)的结题成果
以即时社交和跨界共享为特征的社交传播的崛起,对传统电视台作为信息生产与传播核心的传统优势地位形成挑战。江西卫视在信息资源上的动员和组织,依据的是自洽成圈的叙事逻辑,与当下媒介传播走向有着结构性冲突,可通过向社交传播空间让...
关键词:出圈 省级卫视 品牌定位 
新闻深度报道教学实践的语境与路径转向
《东南传播》2017年第9期129-130,共2页刘琴 
江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网络环境下基于'双平台'的新闻深度报道实践教学研究"(11YB366)的阶段性成果
新闻深度报道教学实践身处互联网逻辑演化的进程当中,这构成了它的语境。在信息技术革命的驱动下,新闻深度报道的教学实践不能再是对原有模态的修补,而是需要转换路径。这包括三方面内容:在思维方式上,要引入网格化关系,以重新理解和思...
关键词:新闻深度报道 教学实践 语境 路径 转向 
影视角色“同人”创作与新媒体传播被引量:1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1期68-73,共6页刘琴 
2014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移动互联网数字阅读环境下文学传播研究:现状;问题与路径思考"(14YJCZH100)
影视角色"同人"创作源于大众对角色的改写或重写意识,它们在新媒体管道的多向度建构中被充分激活。影视传播的可控性从而被稀释,而新媒体传播从"受众赋权"到"受众赋能"的演变,也推动了传播主体、管道和过程的话语权力关系的解构与重构...
关键词:影视角色 “同人”作品 新媒体传播 
资本的变局与媒体的博弈
《青年记者》2015年第21期10-11,共2页刘琴 
未来由充满价值并具备无穷可能性的"人性化样本"组成,激发受众参与并进行思考,或许是媒体逻辑坚守独立属性的意义所在。资本跨界引渡是当下关注的热点之一。阿里巴巴注资上海文广集团旗下的第一财经,谈不上出人意料,但足以引发思考,...
关键词:上海文广集团 第一财经 新闻市场 社交网络 广告内容 腾讯 广告植入 普泛性 新闻现场 信息内容 
“媒体奇观”下的性别“刻板印象”建构——从《爸爸去哪儿》到《花儿与少年》
《东南传播》2015年第6期70-72,共3页刘琴 
江西省教育厅高校人文项目"‘限娱令’背景下江西卫视的品牌定位研究"(XW1311)的阶段性成果
从《爸爸去哪儿》到《花儿与少年》,明星"真人秀"节目延续了草根"真人秀"节目的"媒介奇观"制造,主要在"冲突"、"戏剧化"和"解决"这三种元素上发力,虽不能肃清"真人秀"节目的戏剧化冲突设计的陈规,但人物性别"刻板印象"正反建构的加入,...
关键词:媒体奇观 刻板印象 建构 
主体间性视域中的文化“拼贴”与文化迎合——以徐克《东方不败》、于正《新笑傲江湖》为核心被引量:2
《艺苑》2013年第6期47-50,共4页刘琴 
徐克版和于正版的东方不败都脱身原著,把情感的地位升华为氛围建构,但对于受众选择而言,角色的非线性塑造和美学感觉,是两个重要条件。两个东方不败的大热,并非反复叙事的作用,而是文化的"拼贴"与迎合激活了主体间性,影像语言在受众那...
关键词:《毒战》 主体间性 文化“拼贴” 文化迎合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