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明

作品数:49被引量:112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贺州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新桂系乡村文化贫困代际传递族群城市主义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更多>>
发文期刊:《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北方文学(中)》《消费导刊》更多>>
所获基金:广西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新世纪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南雄梅关
《艺术家》2019年第4期186-186,共1页李晓明 雷捷 
南岭走廊族群文化研究基地开放课题“贺州‘本地人’民歌调查研究”(项目编号:2016kf18);贺州学院教改项目“基于音乐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地方特色音乐课程构建与实施研究”阶段性成果
清代江西“棚民”户籍身份的建构——以《萍乡十乡图册》为中心的讨论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1期125-130,共6页袁邦建 李晓明 
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16-18世纪南岭的管控方略;山地社会与军事移民研究"(项目编号:2018KY0548);贺州学院基金项目"明清贺江流域移民研究"(项目编号:2017ZZSK01)
依据清嘉庆年间编修的《萍乡十乡图册》,研究考察了该地区宗族组织和宗族文化的变迁。发现清中后期以萧氏为代表的萍乡"棚民"在面临户籍和学籍限制的背景下,主要通过"招丁入户"合同式内部组织方式,不断强化自身话语权,完成了户籍身份的...
关键词:《萍乡十乡图册》 棚民 户籍身份 宗族 
贺江契约文书的发现、特点及其价值被引量:1
《兰台世界》2016年第10期9-11,共3页吴声军 李晓明 
2010年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南岭走廊瑶族民间手抄文献发掘整理与研究"(10YJA850025);2012年广西高等学校科研项目"南岭走廊瑶族地方性知识与民族发展研究"(201204LX465);2015年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隐秘仪式与媒体在场:贺州瑶族度戒仪式传播研究"(15YJC860028);2015年南岭走廊族群文化研究基地项目"南岭民间契约文书研究"(2015kf10);2011年贺州学院科研项目"贺州瑶族生态知识研究"(2011SKKY10)
贺江流域各民族各族群的人民在生产生活中留下了大量的契约文书,其内容具有的丰富性、民族性、族群性、方言性的特点,对我们研究贺江流域的族群、家庭、村落、族群关系、妇女、婚姻以及区域经济史等有着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贺江流域 契约文书 发现 特点 价值 
论“社区”与非遗整体性保护被引量:6
《贺州学院学报》2016年第1期21-24,共4页李晓明 
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10YJA850025);广西教改工程重点项目(2011JGZ053);广西文科发展研究中心开放基金项目(KF2010026)
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质特征对非遗的传承、保护和研究至关重要。以传统村落"社区"为整体的分析视角,突出了从"社区性"和"精神性"两方面界定非遗的本质特征。"社区性"揭示出非遗主要是在以"村落"为主的特定文化空间内人与自然、人与...
关键词:非遗 社区性 精神性 
“桂学”研究与广西文化——胡大雷教授访谈录被引量:2
《贺州学院学报》2014年第2期1-4,共4页胡大雷 李晓明 
李晓明(下文简称李):胡教授,非常感谢您来到南岭民族走廊研究院指导我们的研究工作。您长期从事汉魏六朝文学文论的教学与研究,但您又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课题“桂学研究”首席专家,“桂学研究”岗广西特聘专家,我想请您谈谈...
关键词:广西文化 教授 访谈录 胡大雷 汉魏六朝文学 国家社科基金 教学与研究 民族走廊 
互动互制与互补互适:广西贺州多样性族群文化生态特质被引量:2
《贺州学院学报》2014年第1期11-15,共5页李晓明 
教育部社科规划2010年项目(10YJA850025);广西文科发展研究中心开放基金项目(KF2010026)
贺州位于南岭山脉萌渚岭和都庞岭地区,历史上就是一个多族群北上南下东进西迁的重要通道。古代中原文化、湖湘文化、吴越文化与岭南百越文化在此交汇融合。基于其独特的历史条件、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政治环境,目前有20多个拥有不同语...
关键词:贺州 族群 文化生态 
重塑乡村生活意义与乡土文化价值被引量:17
《长白学刊》2012年第4期140-143,共4页李晓明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南岭走廊瑶族民间手抄文献发掘整理与研究"(10YJA850025)阶段性成果
社会精英和主流话语长期对中国传统乡村生活与乡土文化的批判、蔑视和排斥,直接导致了传统乡土文化的凋敝和对乡村生活意义的消解。市场化改革进程中,由于乡村经济收入偏低,广大乡村已成为人们急于逃离之地,乡村生活也已失去了其独特的...
关键词:乡村生活意义 乡土文化价值 乡村社会发展 
强化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文化发展的精神塑建被引量:1
《老区建设》2012年第6期15-18,共4页李晓明 
教育部2010年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南岭走廊瑶族手抄古籍文献整理与研究"(批准号:10YJA850025);广西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2008年度课题:"桂东古村落文化资源保护与旅游开发策略研究"(编号:08BZS002)研究成果
按照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要求,维护民族文化基本元素,发挥人民群众文化创造积极性,促进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我们必须强化乡村文化发展的精神塑建,再造民族地区乡村文化建设主体,重塑民族地区乡村生活意义与乡土文化价值,...
关键词:民族地区 乡村文化 精神塑建 
地方性民族伦理文化融入《基础课》课堂教学的途径探讨
《才智》2012年第6期300-301,共2页李晓明 
作者主持的广西新世纪教改工程2011年重点项目:(批准号:2011JGZ053)中期成果之一。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内容体系中,地方性民族伦理文化知识完全缺位。充分发掘地方高校所在地区的民族伦理文化精粹并将其融入《基础课》课堂教学,不仅可以充实教学内容,拓展大学生民族文化视野,促进民族伦理文化的传承,...
关键词:民族 伦理文化 《基础课》 教学 
民国乡村文化建设及其启示
《消费导刊》2012年第2期49-52,共4页李晓明 
20世纪30年代,面对中国广大乡村的民生凋敝与文化衰败,一大批知识分子走进乡村,发动了乡村建设运动。他们从教育着手,进行乡村文化改造,以求复兴农村,振兴中国。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虽然不可能取得完全的成功,但他们对农村、农民...
关键词:民国 乡村文化 改造 启示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